[发明专利]关闭煤矿井的瓦斯抽采井的布置方法及井身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5630.0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33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孙杰;郭婵妤;赵欣;陈美英;殷榕蔚;左卿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E21F7/00 | 分类号: | E21F7/00;E21B43/00;E21B4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苗青盛;谭云 |
地址: | 10003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关闭 煤矿 瓦斯 抽采井 布置 方法 安装 | ||
1.一种关闭煤矿井的瓦斯抽采井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关闭煤矿井的煤层分布情况和开采情况,将开采煤层的上覆煤岩层沿垂直于所述开采煤层的方向由下至上依次划分为导气裂隙带、卸压解吸带和不易解吸带;
根据采动裂隙的“O”形圈理论,将所述导气裂隙带由内至外依次划分为位于中心的顶板压实区、环形的边界过渡区和环形的膨胀变形区;
将井位部署于所述膨胀变形区和/或所述边界过渡区,以实现井位的横向部署;
根据所述井位的横向部署的位置,进行井位的垂向部署;
其中,在所述根据采动裂隙的“O”形圈理论,将所述导气裂隙带由内至外依次划分为位于中心的顶板压实区、环形的边界过渡区和环形的膨胀变形区之后,在所述将井位部署于所述膨胀变形区和/或所述边界过渡区之前,还包括:
确认所述开采煤层中的采空区的数量大于1,
进行井位的倾向部署;或者
确认所述采空区的数量等于1,直接将井位部署于所述膨胀变形区和/或所述边界过渡区;
采空区的数量为n,n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导气裂隙带和所述卸压解吸带一起并称为解吸区域;所述进行井位的倾向部署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解吸区域沿所述开采煤层的倾向方向,由上至下依次划分为多个聚气区,分别为第一聚气区、第二聚气区、……第n聚气区;
其中,所述第一聚气区对应于第一采空区上的解吸区域,所述第二聚气区对应于第二采空区上的解吸区域,所述第n聚气区对应于第n采空区上的解吸区域;所述井位布置在其中一个或者多个聚气区中;
所述井位在所述多个聚气区中的选择顺序为:第一聚气区第二聚气区……第n聚气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闭煤矿井的瓦斯抽采井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井位的横向部署的位置,进行井位的垂向部署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井位布置在所述膨胀变形区时,井身的终孔位置穿透所述开采煤层;或者
当所述井位布置在所述边界过渡区时,井身的终孔位置位于所述开采煤层的上部的导气裂隙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关闭煤矿井的瓦斯抽采井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井位布置在所述边界过渡区时,所述井身的终孔位置与采空区的顶部的距离为H,所述开采煤层的厚度为h,H为h的3-8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闭煤矿井的瓦斯抽采井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井位部署于所述膨胀变形区和/或所述边界过渡区,以实现井位的横向部署之后,在所述根据所述井位的横向部署的位置,进行井位的垂向部署之前,还包括:
沿所述开采煤层的工作面走向间隔部署多个所述井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关闭煤矿井的瓦斯抽采井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井位之间的间隔为100-400m。
6.一种基于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关闭煤矿井的瓦斯抽采井的布置方法的井身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井位的横向部署位置向下垂直钻设直井,直至井身的终孔位置;
在钻孔处置入管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钻孔处置入管柱进一步包括:
在地面至卸压解吸带中的上部可采煤层的上方之间的部分放置套管,所述套管的底部距离所述上部可采煤层的顶部之间的距离为8-12m;在其余部分放置桥式滤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未经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563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