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掺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电致发光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55315.8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3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林亚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15/00 | 分类号: | C07F15/00;H01L51/54;H01L51/50 |
代理公司: | 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0 | 代理人: | 黄威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层掺杂剂 电致发光器件 制备 有机发光二极管 发光层材料 发光效率 磷光发光 高纯度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掺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发光层掺杂剂制成的电致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层掺杂剂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实现,且制备效率高,可制备出高纯度的发光层掺杂剂材料;本发明提供的电致发光器件因为包含了本发明提供的发光层掺杂剂,可以实现发光层材料的磷光发光,从而提高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掺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装置以其主动发光不需要背光源、发光效率高、可视角度大、响应速度快、温度适应范围大、能耗小、更轻更薄、柔性显示等优点以及巨大的应用前景,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现有的OLED显示装置通常包括:阳极、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阴极。工作时,阳极通过空穴传输层向有机发光层传输空穴,阴极通过电子传输层向有机发光层传输电子,这些空穴和电子在有机发光层中组合产生激发性的电子-空穴对,这些电子-空穴对进一步由激发态转换为基态实现OLED的发光。
OLED的发光层中形成的激发态粒子包括单重态粒子和三重态粒子,二者的比例为1:3。而现有的OLED发光层材料为单纯的有机材料,由于势垒的作用,只有单重态粒子可以跃迁至激发态实现发光,此即为荧光发光,因此荧光发光器件的内量子效率只能达到25%。理论研究认为,在发光层中掺杂重金属配合物,可以利用重金属原子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实现三重态粒子的跃迁发光,理论上可以达到100%的内量子效率。然而,重金属配合物(如金属铱配合物)的制备还存在较多问题,如制备过程复杂、纯度低、产量低等。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掺杂剂的制备方法,达到简单快速制备高纯度掺杂剂的目的,并将所述发光层掺杂剂应用于电致发光器件中,提高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掺杂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取邻硝基二苯胺和水合肼混合反应,制得第一中间物;其合成路线如下:
步骤S2、取所述第一中间物和3,5-二甲基溴苯混合反应,制得第二中间物;其合成路线如下:
步骤S3、取所述第二中间物和对甲苯磺酸混合反应,制得第三中间物;其合成路线如下:
步骤S4、取所述第三中间物和水合三氯化铱混合反应,制得第四中间物;其合成路线如下:
步骤S5、取所述第四中间物和乙酰基酮混合反应,制得所述发光层掺杂剂;其合成路线如下: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步骤S101、使用无水乙醇溶解所述邻硝基二苯胺,制得第一液体;
步骤S102、向所述第一液体中加入氢氧化铁和水合肼反应3~8小时,制得第二液体;
步骤S103、所述第二液体至少经过过滤和干燥制得所述第一中间物。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步骤S201、使用二氯甲烷溶解所述第一中间物,制得第三液体;
步骤S202、向所述第三液体中加入3,5-二甲基溴苯反应2~4小时,制得第四液体;
步骤S203、所述第四液体至少经过过滤和干燥制得所述第二中间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53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