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号连接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53335.1 | 申请日: | 2019-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9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 发明(设计)人: | 汪泽文;陈军;叶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646 | 分类号: | H01R13/646;H01R13/6461;H01R13/6581;H01R13/6585;H01R13/502;H01R12/71 |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张欣;王君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连接器 背板连接 第二信号 连接单元 屏蔽片 子卡 数据传输领域 传输信号 屏蔽结构 信号串扰 接合 屏蔽腔 屏蔽 申请 配合 | ||
1.一种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连接器包括:
背板连接部分,包括:
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的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
至少一个信号端子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的第一接触端插入所述通孔并固定,第二接触端用于与位于子卡接连单元的第二信号端子对接合;
至少一个第一屏蔽片,所述第一屏蔽片平行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设置;
至少一个子卡连接单元,所述子卡连接单元,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信号端子对,包括第一接触端,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一一对应;
固定模块,所述固定模块用于固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信号端子对,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信号端子对平行排布,且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的第一接触端由所述固定模块的一个侧面向外延伸;
第二屏蔽片,所述第二屏蔽片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平行,且设置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外围,所述第二屏蔽片与所述第一屏蔽片一一对应;
当所述子卡连接单元和所述背板连接部分配合时,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的第二接触端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的第一接触端一一接合,所述第一屏蔽片与所述第二屏蔽片一一配合,组成包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的屏蔽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片和所述第二屏蔽片为C型或者U型或者L型的片状结构;
所述第一屏蔽片与所述第二屏蔽片一一配合,组成包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和第二信号端子对的屏蔽腔,包括:
所述第一屏蔽片和所述第二屏蔽片配合组成包裹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和第二信号端子对外围的环形屏蔽腔;或者,
所述第一屏蔽片和所述第二屏蔽片配合组成包裹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和第二信号端子对外围的矩形屏蔽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卡连接单元还包括:
第三屏蔽片;和,
第四屏蔽片,其中,
所述第三屏蔽片和所述第四屏蔽片分别覆盖在所述固定模块的两侧,形成容纳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的第一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屏蔽片和/或所述第四屏蔽片在沿指向所述第一腔体的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使得所述第三屏蔽片和所述第四屏蔽片形成至少一个接触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屏蔽片和/或第四屏蔽片在沿背向第一腔体的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使得当多个所述子卡连接单元并列设置时,能够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凸起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屏蔽片设置有至少一个弹片,当所述第一屏蔽片和所述第二屏蔽片配合时,所述弹片与所述第二屏蔽片的侧面接触。
7.一种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子卡连接单元,其中,
所述多个子卡连接单元包括:
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为第三屏蔽片和第四屏蔽片,所述第三屏蔽片和/或所述第四屏蔽片在沿指向所述第一腔体的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使得所述第三屏蔽片和所述第四屏蔽片形成至少一个接触部位;
至少一个第二信号端子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与所述第三屏蔽片和/或第四屏蔽片基本平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的第一接触端由所述第一腔体的一个侧面向外延伸;
至少一个第二屏蔽片,所述第二屏蔽片平行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屏蔽片与所述第一屏蔽片一一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333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短路自动断电插板及设计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