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硫型铜铅锌多金属矿顺序优先浮选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2989.2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03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师伟红;刘守信;王奕斐;周涛;吴斌;余江鸿;梁友乾;黄国贤;李飞;万昕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矿冶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3D1/018 | 分类号: | B03D1/018;B03D101/02;B03D101/06;B03D103/02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代理有限公司 62100 | 代理人: | 陈超 |
地址: | 7309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硫型铜铅锌多 金属 顺序 优先 浮选 分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硫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石顺序优先浮选分离方法。该技术方案按先浮选铜、再浮选铅的顺序进行,在铜优先浮选作业,使用组合抑制剂T‑9,在PH6~7条件下实现了矿石中有价元素铜、与铅、锌的有效分离;在铅优先浮选作业,使用抑制剂F‑8,有效抑制了锌矿物的上浮。T‑9降低铅、锌矿物的浮游活性,有效增大铜与铅、锌矿物的可浮性差异,且其组份无毒无害,绿色无污染;抑制剂F‑8对闪锌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对方铅矿和银矿物活性较高,且对方铅矿具有一定的捕收作用,有利于降低产品中的铅、锌互含。采用该方法后,目的矿物铜、铅、锌得到了有效分离,达到了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选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低硫型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优先浮选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矿产加工工业化进展的加快,有限矿产资源得到大规模的开发,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节能环保已成为当今的主题。
在有色多金属矿浮选工艺中,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的选矿多采用铜铅混合浮选-铜铅分离选锌工艺,也有采用铜铅锌依次优先浮选、部分混合浮选等工艺。在铜铅混合浮选-铜铅分离选锌工艺中,目前最有效的两种方法为氰化物抑铜浮铅和重铬酸钾抑铅浮铜,前者氰化物对铜矿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铅几乎不产生抑制作用,故抑铜浮铅效果很好,但弊端是氰化物有剧毒,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后者采用重铬酸钾法抑铅浮铜,优点是药剂用量小,生产操作稳定,但是重铬酸根离子极难处理,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于矿物共生关系密切且嵌布关系复杂的多金属硫化矿,有的需要增加磨矿细度以提高矿物的单体解离度,才能保证矿物的分离效果;在磨矿过程中,部分次生铜矿物会产生铜离子活化锌矿物,造成锌硫难以抑制,给铜与锌硫矿物的分离带来困难。
目前,在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浮选工艺中,应用最多的是铜铅混浮-铜铅分离-尾矿选锌工艺,该混选工艺或是采用重铬酸钾或氰化物进行铜铅分离,虽然分离效果好,但是污染环境,不环保;或是采用一些复合药剂,环保但分离效果差,铜、铅互含严重。因此,针对低硫型的复杂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石,研发出一种绿色环保的选矿药剂以及适合原矿石性质特点的选矿工艺,实现铜、铅、锌矿物的高效分离,综合回收铜、铅、锌等有价元素,不仅有利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还可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硫型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的浮选分离方法,该方法避免了重金属盐类抑制剂造成的环境污染,可实现铜、铅、锌高效分离和综合回收。采用该方法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低硫型铜铅锌多金属矿顺序优先浮选分离方法,按先浮选铜、再浮选铅的顺序进行,在铜浮选作业时,添加组合抑制剂T-9,调整矿浆的PH值为6~7,以降低铅、锌矿物的浮游活性,增大铜与铅、锌矿物的可浮性差异;在铅浮选作业时,添加抑制剂F-8,抑制锌矿物,有利于降低产品中的铅、锌互含;按顺序浮选实现了铜、铅、锌矿物的高效浮选分离。
所述组合抑制剂T-9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由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硫酸亚铁、硫酸铝和腐殖酸按照质量比2~3:3~5:2:1:2的比例混合而成。
所述抑制剂F-8由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硫酸锌、碳酸钠按照质量比3:1:1的比例混合而成。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原矿磨细,细度0.074毫米以下粒度的占70~75%(质量比),调整矿浆浓度30%-35%,在得到的矿浆中加入组合抑制剂T-9,T-9加入量为600~1200克/吨原矿,搅拌3~5分钟后,添加酯类硫化矿捕收剂进行铜优先浮选粗选作业,浮选时间为3~8分钟,得到铜粗精矿;在得到的铜粗精矿矿浆中加入组合抑制剂T-9,T-9加入量为100~300克/吨原矿,搅拌3~5分钟后,进行一次铜精选,铜精选浮选时间为3~6分钟,得到铜精Ⅰ精矿,铜精Ⅰ精矿经过若干次精选产出铜精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矿冶研究院,未经西北矿冶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29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