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资源分组方法、服务器、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52827.9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6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尊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957 | 分类号: | G06F16/957;G06F16/958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王姗姗;张颖玲 |
地址: | 21516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资源 分组 方法 服务器 系统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资源分组方法,包括:获取待分组资源单元的分组参考信息;其中,分组参考信息包括待分组资源单元的内存信息、代码缺陷信息和需求变化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基于待分组资源单元的分组参考信息,确定待分组资源单元对应的稳定性级别;基于待分组资源单元对应的稳定性级别,将待分组资源单元划分至与稳定性级别对应的目标资源组。本发明提供的资源分组方法,能够使得分组之后相同资源组中的每个资源单元的稳定性级别类似,减少同一资源组内由于少数不稳定的资源文件被修改次数较多或者稳定性较差而造成整组资源缓存失效的情况,提高终端加载资源单元的速度和效率。本发明的实施例同时公开了一种服务器、资源分组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分组方法、服务器、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实际的网络技术中,用户通过终端上安装的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网页请求,服务器根据用户的网页请求,将被访问页面包括的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返回给终端,从而在终端的客户端上展现用户所要访问的页面。具体地,终端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Transfer Protocol,HTTP)向服务器请求每个静态资源文件;因此,在静态资源较多情况下网页的加载速度必然受到影响。
一般情况下,服务器将存储的静态资源文件进行分组以及合并,以降低终端和服务器之间的HTTP连接次数,从而加快网页的加载速度。现有技术中对静态资源进行合并的方式是根据引用关系构造成多叉树,并按照后序优先的顺序进行序列输出,每30个一组的方式进行合并。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终端会将请求得到的静态资源在本地进行缓存。因此,上述按照静态资源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的方式中,当同一个静态资源分组中的一个资源文件被修改时会引起该分组内其他资源文件的重新缓存,降低了终端加载静态资源的速度和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分组方法、服务器、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终端加载资源单元速度慢和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资源分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分组资源单元的分组参考信息;其中,所述分组参考信息包括所述待分组资源单元的内存信息、代码缺陷信息和需求变化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基于所述待分组资源单元的分组参考信息,确定所述待分组资源单元对应的稳定性级别;其中,所述稳定性级别用于指示预期对所述待分组资源单元中的文件进行修改的次数;
基于所述待分组资源单元对应的稳定性级别,将所述待分组资源单元划分至与所述稳定性级别对应的目标资源组;其中,所述目标资源组为至少两个资源组之一,不同的稳定性级别对应不同的目标资源组。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
第一通信接口,用于获取待分组资源单元的分组参考信息;其中,所述分组参考信息包括所述待分组资源单元的内存信息、代码缺陷信息和需求变化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第一处理器,用于基于所述待分组资源单元的分组参考信息,确定所述待分组资源单元对应的稳定性级别;其中,所述稳定性级别用于指示预期对所述待分组资源单元中的文件进行修改的次数;基于所述待分组资源单元对应的稳定性级别,将所述待分组资源单元划分至与所述稳定级别对应的目标资源组;其中,,所述目标资源组为至少两个资源组之一,不同的稳定级别对应不同的资源组。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资源分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服务器;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28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举工具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混合动力车辆的能量管理方法、装置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