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蓄电池散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51442.0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2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党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淼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3;H01M10/6551;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7;H01M2/10;B60L58/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铝板 四周外壁 蓄电池 导热板 液冷板 导热硅胶 汽车蓄电池 散热装置 散热片 填充 冷却剂 电动汽车技术 蓄电池安装箱 蓄电池使用 内部安装 内部设置 热量散发 双重散热 四周内壁 冷却管 箱内壳 液冷管 导出 导轨 硅胶 冷液 内壁 外壁 粘贴 散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蓄电池散热装置,它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蓄电池安装箱外壳四周外壁安装有散热片,导热板通过导轨硅胶粘贴在蓄电池安装箱内壳四周外壁上,导热板四周外壁设置有散热铝板,散热铝板内部设置有数个注入冷却剂的冷却管,导热板四周外壁与散热铝板四周内壁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胶,散热铝板四周外壁设置有液冷板,液冷板的内部安装有数个注入冷液的液冷管,液冷板内壁与散热铝板外壁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胶;本发明在蓄电池安装箱内设置导热板以及导热硅胶,更加快速的将蓄电池散发的热量导出再经过散热铝板和液冷板双重散热,最后通过散热片将热量散发出去,充分降低蓄电池的温度,提高蓄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蓄电池散热装置,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尤其在蓄电池方面,蓄电池温度过高,容易造成电动汽车自燃,对客户的人身安全及财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蓄电池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汽车蓄电池散热装置,它包括蓄电池安装箱外壳、蓄电池安装箱内壳、液冷板、液冷管、导热板、散热铝板、冷却管、散热片;蓄电池安装箱外壳四周外壁安装有散热片,导热板通过导轨硅胶粘贴在蓄电池安装箱内壳四周外壁上,导热板四周外壁设置有散热铝板,散热铝板内部设置有数个注入冷却剂的冷却管,导热板四周外壁与散热铝板四周内壁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胶,散热铝板四周外壁设置有液冷板,液冷板的内部安装有数个注入冷液的液冷管,液冷板内壁与散热铝板外壁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胶,液冷板四周外壁通过导热硅胶粘贴在蓄电池安装箱的外壳内壁四周上。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片上设置有散热孔。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片在蓄电池安装外壁上成矩形点阵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蓄电池安装箱内设置导热板以及导热硅胶,更加快速的将蓄电池散发的热量导出再经过散热铝板和液冷板双重散热,最后通过散热片将热量散发出去,充分降低蓄电池的温度,提高蓄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散热铝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液冷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蓄电池安装箱外壳;2-蓄电池安装箱内壳;3-液冷板;301-液冷管;4-导热板;5-散热铝板;501-冷却管;6-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蓄电池安装箱外壳1、蓄电池安装箱内壳2、液冷板3、液冷管301、导热板4、散热铝板5、冷却管501、散热片6;蓄电池安装箱外壳1四周外壁安装有散热片6,导热板4通过导轨硅胶粘贴在蓄电池安装箱内壳四周外壁上,导热板4四周外壁设置有散热铝板5,散热铝板5内部设置有数个注入冷却剂的冷却管501,导热板4四周外壁与散热铝板5四周内壁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胶,散热铝板5四周外壁设置有液冷板3,液冷板3的内部安装有数个注入冷液的液冷管301,液冷板3内壁与散热铝板5外壁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胶,液冷板3四周外壁通过导热硅胶粘贴在蓄电池安装箱的外壳1内壁四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淼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淼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14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