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离式微槽道毛细虹吸管式热交换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49386.7 | 申请日: | 2019-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5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平;崔雯婧;常洋珲;夏玉娟;宋雪晴;刘玉龙;姚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F28D15/02;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王斌 | 
| 地址: | 21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泵驱动 自循环 分离式散热 回流管 驱动泵 冷凝放热 热交换机 蒸发吸热 上升管 槽道 毛细 主被动结合 自循环回路 单独回路 风机装置 虹吸管式 换热能力 密闭机柜 虹吸式 驱动力 双回路 自驱动 壳体 排放 应用 | ||
1.一种分离式微槽道毛细虹吸热交换机,包括壳体,分离式散热模块和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分离式散热模块为层叠布置的双回路结构,分为自循环回路与泵驱动回路,自循环回路包括自循环冷凝放热单元、自循环蒸发吸热单元、自循环回流管以及自循环上升管;泵驱动回路除包括泵驱动冷凝放热单元、泵驱动蒸发吸热单元、泵驱动上升管、驱动泵回流管以及设置在驱动泵回流管上的驱动泵;在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将壳体内分隔成互相独立的冷空气循环空间与热空气循环空间的隔板;自循环上升管与自循环回流管穿过所述隔板,与所述自循环蒸发吸热单元和自循环冷凝放热单元连接,形成自循环回路;所述泵驱动上升管和及泵驱动回流管穿过所述隔板,与泵驱动蒸发吸热单元及泵驱动冷凝放热单元连接,形成泵驱动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微槽道毛细虹吸热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冷、热空气侧面板上均设置有进风口与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式微槽道毛细虹吸热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装置包括风机支架以及设置在风机支架上的风机,风机支架设置在冷空气侧面板和热空气侧面板的空气进出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微槽道毛细虹吸热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循环冷凝放热单元与自循环蒸发吸热单元由扁平微槽道毛细虹吸管、高导热性翅片和工质汇流槽构成;扁平微槽道毛细虹吸管呈多列并排布置,高导热性翅片位于扁平微槽道毛细虹吸管之间,两侧均与所述扁平微槽道毛细虹吸管侧面焊接连接,所述扁平微槽道毛细虹吸管首尾均与所述工质汇流槽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微槽道毛细虹吸热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驱动冷凝放热单元与泵驱动蒸发吸热单元由扁平微槽道毛细虹吸管、高导热性翅片和工质汇流槽构成;扁平微槽道毛细虹吸管呈多列并排布置,高导热性翅片位于扁平微槽道毛细虹吸管之间,两侧均与所述扁平微槽道毛细虹吸管侧面焊接连接,所述扁平微槽道毛细虹吸管首尾均与所述工质汇流槽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分离式微槽道毛细虹吸热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微槽道毛细虹吸管外形为矩形或梯形;根据热交换机工作环境温度,内部的微槽道截面形状为工字型、四边形或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微槽道毛细虹吸热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当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热交换机处于被动自循环工作模式,此时驱动泵不启动,工质在热驱动力及毛细驱动压差作用下自发地进行循环,实现热量的排放;当室外环境温度较高,机柜内部温度超出警戒值时,热交换机进入主动泵驱工作模式,驱动泵启动并为工质循环提供一个额外的循环驱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大学,未经苏州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938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热管
 - 下一篇:相变储热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太阳能与热泵联合供热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