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蝶式感应加热中间包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47652.2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2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宝宽;张晓明;齐凤升;单建标;崔家骏;张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41/01 | 分类号: | B22D4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11016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 加热 中间 | ||
本发明涉及连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蝶式感应加热中间包,其包括包括:注流室、中间室、浇注室、第一承钢通道、至少两个第二承钢通道、至少两个感应加热装置;注流室通过第一承钢通道与中间室连通,中间室通过第二承钢通道与浇注室连通,钢液能够从注流室流经第一承钢通道进入中间室,再途经第二承钢通道流入浇注室,注流室和浇注室位于中间室的同侧;感应加热装置设置于中间室与浇注室之间,感应加热装置与第二承钢通道一一对应设置且能够加热第二承钢通道中的钢液。本发明的中间包内的钢液从注流室经第一承钢通道进入中间室,再途经第二承钢通道进入浇注室,感应加热装置使流经第二承钢通道的全部钢液都被加热,从而保证连铸胚体的内部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蝶式感应加热中间包。
背景技术
中间包是连续铸钢过程中的重要设备之一,位于钢包与结晶器之间,作为钢液凝固前的最后容器,是连铸生产流程的中间环节,它在连铸生产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连铸生产过程中,钢液流入中间包以及在中间包的流动过程中会存在大量的热损失,因此要需要寻求外部加热方法来补偿中间包的热损失,使用外部手段加热中间包内的钢液,可以补偿钢包浇注过程中的热损失。
现有技术中有对没有加热装置的中间包进行改造的,在原有中间包的基础上增加了蝶形通道有芯感应加热装置,为中间包提供外部热源,补偿连铸过程中的热损失。然而,这种中间包的注流腔和浇注腔之间只通过挡墙隔开,在生产浇铸过程中,随着钢液的冲刷,挡墙容易出现漏洞或是倒塌,于是在注流腔和浇注腔之间打开了通道,一部分钢液从注流室直接流入浇注室,未经过蝶形通道有芯感应加热装置,如果挡墙出现漏洞则很难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影响连铸胚体的质量。因此一部分钢液会从注流腔中直接流入浇注腔而未经过蝶形通道有芯感应加热装置,从而只能对部分流经此装置的钢液进行加热,由于蝶形通道过长,弯道处的通道中容易吸附积累一些夹杂物而阻塞通道,从而影响连铸效率。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蝶式感应加热中间包,旨在解决现有中间包中的感应加热装置只能对部分钢液进行加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注流室、中间室、浇注室、第一承钢通道、至少两个第二承钢通道、至少两个感应加热装置;所述注流室通过所述第一承钢通道与所述中间室连通,所述中间室通过所述第二承钢通道与所述浇注室连通,钢液能够从所述注流室流经所述第一承钢通道进入所述中间室,再途经所述第二承钢通道流入所述浇注室,所述注流室和所述浇注室位于所述中间室的同侧;所述感应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中间室与所述浇注室之间,所述感应加热装置与所述第二承钢通道一一对应设置且能够加热所述第二承钢通道中的钢液。
优选地,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包括呈环状的铁芯以及缠绕于所述铁芯上的电磁线圈;至少两个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对称分布于所述注流室的两边,所述电磁线圈缠绕于靠近所述注流室的所述铁芯的一端。
优选地,至少两个所述感应加热装置的所述电磁线圈施加的通电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二承钢通道能够贯穿于所述铁芯。
优选地,所述第一承钢通道和所述第二承钢通道均为直线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承钢通道从所述注流室向下倾斜到达所述中间室。
优选地,所述第二承钢通道从所述中间室向下倾斜到达所述浇注室。
优选地,所述浇注室上设置有多个浇注出口,所述浇注出口等距分布。
优选地,所述蝶式感应加热中间包还包括用于对所述感应加热装置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76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