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皮纤孔菌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46467.1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75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胡惠萍;刘远超;吴清平;谢意珍;张智;肖春;叶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H15/00;A01G18/20;A01G18/40;A01G18/50;A61K36/06;A61P3/1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广州弘邦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36 | 代理人: | 张钇斌 |
地址: | 5100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皮纤孔菌新 菌株 及其 人工 栽培 方法 用途 | ||
1.一种薄皮纤孔菌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皮纤孔菌菌株为薄皮纤孔菌(Inonotuscuticularis)HMGIM-Z110188,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9272。
2.一种薄皮纤孔菌菌株CCTCC NO:M 2019272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制作母种,制作生产母种,制作生产种,栽培培养及栽培管理,以重量百分比计,栽培料包括48-52%木屑、36-40%棉籽壳、8-12%麸皮、1-2%CaCO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栽培料包括50%木屑、38%棉籽壳、10%麸皮、2%CaCO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培养包括:将生产种转接至栽培料中,25-26℃恒温、遮光培养,湿度60%-70%,菌丝生长过程中注意换气,保持二氧化碳浓度4000ppm以下,菌丝长满菌袋进入栽培管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管理包括:继续置于25-26℃恒温进行后熟培养,然后进行搔菌处理,打开出菇盖,除去表层老化菌丝层0.3-0.5cm后,套上出菇环盖,重新置于25-26℃恒温,黑暗培养20天后进行出菇管理,控制温度在20℃-22℃,加大通风量,空气相对湿度调整至90%以上,菌丝开始扭结并形成团状原基,此时保持相对湿度不直接朝原基上喷水;控制在空间温度20℃-22℃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加大通风量,使CO2浓度保持在350~1500ppm,漫射光时长保持每天9小时,子实体生长成菇,采摘。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所述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母种包括:将分离的菌种转接至母种培养基,置于25℃恒温暗培养,待菌丝生长而细菌尚未生长时进行尖端菌丝的挑取,得到母种;和/或,
所述制作生产母种包括:将母种转接至生产母种培养基,置于25℃恒温暗培养,待菌丝长满斜面得到生产母种;和/或,
所述制作生产种包括:向生产种培养基中无菌接入生产母种,接种时确保生产母种料块埋入原种料中,置于25℃恒温暗培养,待菌丝吃满料后得到生产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种培养基为孟加拉红培养基,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孟加拉红培养基包括:蛋白胨0.5%、葡萄糖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琼脂2%、1/3000孟加拉红溶液10%、氯霉素0.01%,其余为水;和/或,
所述生产母种培养基为加富综合PDA,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加富综合PDA包括:马铃薯20%、葡萄糖2%、蛋白胨1%、琼脂2%、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5%、维生素B1微量,其余为水;和/或,
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生产种培养基包括:98-99%高粱和1-2%碳酸钙。
8.一种薄皮纤孔菌菌株CCTCC NO:M 2019272或其发酵液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治疗高血糖疾病的药物,所述发酵液为纤孔菌CCTCC NO:M 2019272子实体的液体发酵的上清液。
9.一种治疗高血糖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薄皮纤孔菌菌株CCTCC NO:M2019272或其发酵液和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646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