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亚洲象行为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445839.9 申请日: 2019-05-27
公开(公告)号: CN110166944A 公开(公告)日: 2019-08-23
发明(设计)人: 徐政;吴承照;翟宇佳;彭婉婷;王晓琦 申请(专利权)人: 同济大学
主分类号: H04W4/029 分类号: H04W4/029;G06F16/29
代理公司: 合肥信诚兆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59 代理人: 梁维尼
地址: 200092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亚洲象 行为信息 控制模块 分析统计模块 信息采集模块 输出端信号 采集模块 采集系统 环境变化 数据记录 整理模块 采集 数据整理模块 输入端信号 存储模块 电性连接 电源模块 矛盾关系 输入模块 显示模块 信号连接 行为研究 输出端 缓解 研究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亚洲象行为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涉及亚洲象行为研究技术领域,其系统包括控制模块、信息采集模块和分析统计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有信息采集模块、数据记录整理模块、环境变化采集模块和显示模块,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有分析统计模块、输入模块和电源模块,控制模块与存储模块电性连接,信息采集模块和环境变化采集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数据记录整理模块信号连接,数据整理模块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有分析统计模块。本发明能够对亚洲象的行为信息进行采集,并对采集的亚洲象行为信息整理和汇总,方便对亚洲象的行为信息进行研究,为缓解人象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亚洲象行为研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亚洲象行为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 Linnaeus),别名印度象、亚洲大象,属于长鼻目、象科、亚洲象象属。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它的种群数量为36790~51160头,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亚等热带地区。亚洲象属于国家-级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华盛顿公约》CITES I级。

目前,中国生亚洲象种群数量为219~242头,仅生存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临沧南滚河、普洱3个地区。其中,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域的象群数量占我国亚洲象种群总数的85%左右,分布在勐养、尚勇、勐腊3个子保护区及边缘地区(勐养130~140头,尚勇40~50头,勐腊20~30头)。

随着保护区内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人口数量增长过快、人口密度不断增加(现已达到26人/km2),大量的人为活动,森林开垦、橡胶种植等导致了自然环境的片段化、孤岛化,严重压缩了亚洲象种群的生存空间,给亚洲象在这个区域内的生存、繁衍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于自然生境的被压缩,亚洲象越来越多地走出原始森林或保护区管辖范围,到周边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区域活动,如取食农作物等,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人与象的生境之争,农作物受到损失,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也受到影响。自2010年以来,涉及受灾人口达8.2万人,导致人员伤亡51人,其中45人伤6人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468.86万元。自然保护地给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生态服务,如果没有这样的空间,我们将无法生存下去,亚洲象的存在是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在保护区管理部门的积极保护下,保护区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增加、珍稀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生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已在恢复和增加。但是也存在着困难和阻力,保护区内及周边90%以上为山区,为多民族贫困地区、村寨密集、人口众多、交通、文化、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社区群众对自然环境、保护区资源的依赖性大,给生亚洲象种群回归后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基于历史条件受限和社会综合因素等,采取了抢救性保护措施,使得自然保护区在功能区划定上不尽科学合理,带来了更多的经济、社会与保护管理的发展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

为解决人象之间的矛盾关系,学者们对亚洲象种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近年来,亚洲象肇事情况越来越频繁,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逐年增加的趋势,通过对亚洲象肇事的赔偿数据统计来看,主要是农作物(玉米)和经济作物(橡胶)受损情况严重,也反映出当地大量的天然林被橡胶等经济作物所取代而导致人象矛盾冲突加剧的要原因。为此,当地管理部门尝试了多种有效的缓解措施,包括有:建设食源基地、加强监测预警、提高赔偿金额等。但是这些研究多数是对现象或问题的被动研究,学科内的专业研究,而将亚洲象行为、行为生态学和空间格局相结合研究却很少,为此我们提出种亚洲象行为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亚洲象行为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58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