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集成化可移动光学望远镜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44741.1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44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祥;高昕;李希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
主分类号: | G02B23/00 | 分类号: | G02B23/00;G05B1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集成化 移动 光学 望远镜 系统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集成化可移动光学望远镜系统,包括望远镜分系统、主控分系统、电源分系统、移动平台分系统;所述移动平台分系统包括移动平台、方舱、电动控制翻盖机构、云图监控设备;所述望远镜分系统、主控分系统、电源分系统安装在方舱内;主控分系统接收远程监控中心发送的观测计划和/或远程控制指令,调整各设备的工作状态;所述主控分系统还用于接收望远镜分系统发送的采集图像,对图像上所有空间碎片进行检测和天文定位,生成观测数据,将观测数据反馈至远程监控中心。本发明能够实现望远镜与控制一体化;通过可展开和翻盖方舱实现可移动安装平台和自供电系统一体化,以及无供电条件站点的可用化;实现无网络条件站点的可用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文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自动集成化可移动光学望远镜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科研、军事等许多领域,都需要对空间碎片进行监视,从而给出空间碎片的每一个瞬间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其变化,确定空间碎片的运行轨道,从而获取空间碎片精确的信息,从而给在轨航天器的提供相关信息。
CCD的发明,替代了传统的照相观测,成为了空间碎片监视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人类航天活动的增加,造成太空中的空间碎片越来越多,大于1厘米的空间碎片甚至达到了几万个,威胁到了在轨工作航天器的安全。为了获得这些空间碎片的信息,必须对其进行观测。通常传统的光学望远镜有以下几个特点:
·对控制室面积有较高要求,通常无法方便移动;
·通常在预报的引导下对单个空间碎片进行观测;
·需要提供供电及网络环境;
·需要独立基墩和圆顶;
·要求配备操作人员;
·操作复杂;
·望远镜与控制机柜(控制计算机、时间系统、伺服系统、电源系统、交换机系统)分开,两个独立的安装空间;
因此传统光学望远镜已经不能适用空间碎片编目发展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集成化可移动光学望远镜系统及其工作方法,通过将伺服、控制、时间等模块小型化,实现望远镜与控制一体化;通过可展开和翻盖方舱实现可移动安装平台和自供电系统一体化,以及无供电条件站点的可用化;通过采用卫星通信方式接收远程控制命令和观测计划,发送观测数据及望远镜实时状态等,实现无网络条件站点的可用化。它可能够实现监视天区中多个目标同时观测,是一种高效率和性价比高的多目标空间碎片监测设备,可以安放在天气及天光条件好、海拔高、温差大、配套条件差、生活条件差的地区。
为达成上述目的,结合图1至图3,本发明提出一种全自动集成化可移动光学望远镜系统,所述光学望远镜系统包括望远镜分系统、主控分系统、电源分系统、移动平台分系统。
所述望远镜分系统、电源分系统、移动平台分系统分别与主控分系统连接。
所述移动平台分系统包括移动平台、方舱、电动控制翻盖机构、云图监控设备;所述望远镜分系统、主控分系统、电源分系统安装在方舱内。
所述云图监控设备安装在移动平台上,用于实时采集测站云图,将采集到的测站云图发送至主控分系统,主控分系统接收云图监控设备发送的测站云图,对测站所处区域的天气状态进行实时分析。
所述移动平台分系统根据主控分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移动至指定区域,通过电动控制翻盖机构开启方舱,以使望远镜分系统和/或电源分系统呈开放状态。
所述望远镜分系统根据主控分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采集指向天区的天文图像,将采集到的天文图像发送至主控分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未经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47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