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印染前处理智能湿布丝光机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43215.3 | 申请日: | 2019-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6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 发明(设计)人: | 包德全;潘明田;周炳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赛格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B7/08 | 分类号: | D06B7/08;D06B23/20;D06B1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1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印染 处理 智能 丝光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印染前处理智能湿布丝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布辊、进布架、轧车、浸渍槽和丝光碱液予浸装置,所述导布辊安装在进布架上,所述丝光碱液予浸装置安装在进布架右侧,所述轧车安装在丝光碱液予浸装置左侧,所述浸渍槽安装在进布架和丝光碱液予浸装置的中间,所述丝光碱液予浸装置包括气动控制系统和补液循环系统。本发明智能化控制,利用丝光碱液予浸装置可以有效的保证和控制布面碱浓度的稳定性,达到工艺的稳定性,取代了烘干机的作用,降低蒸汽消耗,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经济效益,同时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有利于企业更加长远的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印染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印染前处理智能湿布丝光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布料在完成氧漂工序以后都要使用烘干机对其本身进行烘干,然后才能进入到丝光机进行丝光工作,因为布料在氧漂之后布面带液率通常在75%左右,进入丝光机浸碱轧车槽体,使得槽体内的碱溶度很难稳定,从而影响织物丝光效果,而烘干后的干布碱基本上均匀的,由于布面本身不带水,在浸渍过程中,对槽体浓度不产生影响,从而可获得丝光生产工艺前后均匀一致性的工艺效果,但是使用烘干机和蒸汽进行烘干的费用成本巨大,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笔高昂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而且这种烘干工作也造成资源的消耗,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 用于印染前处理智能湿布丝光机。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印染前处理智能湿布丝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布辊,进布架,轧车,浸渍槽和丝光碱液予浸装置,所述导布辊安装在进布架上,所述丝光碱液予浸装置安装在进布架右侧,所述轧车安装在丝光碱液予浸装置左侧,所述浸渍槽安装在进布架和丝光碱液予浸装置的中间,所述丝光碱液予浸装置包括气动控制系统和补液循环系统;
所述气动控制系统包括在线检测装置,轧车气囊,角度传感器气缸和气动控制柜,所述在线检测装置安装在丝光碱液予浸装置上端,所述轧车气囊安装在轧车下端,所述角度传感器气缸安装在丝光碱液予浸装置内部,所述气动控制柜安装在丝光碱液予浸装置外侧;
所述补液循环系统包括补液管、溢流管、喷淋管、储液槽、过滤器、循环泵、化料槽和控制柜,所述补液管安装在浸渍槽里,所述溢流管安装在丝光碱液予浸装置内部下端,所述喷淋管安装在丝光碱液予浸装置内部上侧,所述储液槽安装在溢流管的正下端,所述过滤器一端连接储液槽,另一段连接循环泵,所述化料槽左右两侧分别连循环泵,所述控制柜一端连接化料槽,一端连接循环泵。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丝光碱液予浸装置采用直辊装置。这种直辊装置浴比小,液下浸碱时间长,浸碱过程中经过直辊和胶辊多次反复挤压,有利于织物所带水分和碱液充分交换,有利于碱液充分渗透到织物纤维内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气动控制柜接收在线检测装置的反馈信息,智能控制,布的带液率,使织物的压余率更加精准,更加直观。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喷淋管数量为4个,每个辊筒上方均配有循环喷管,确保给液均匀。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前轧车的轧余率为50-55%,后轧车的轧余率为60-65%,这样能够确保织物在浸碱前后有个均匀的压差,使之带液均匀透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智能化控制,利用丝光碱液予浸装置可以有效的保证和控制布面碱浓度的稳定性,达到理想的工艺效果,取代了烘干机的作用,降低蒸汽消耗,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经济效益,同时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有利于企业更加长远的发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赛格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赛格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32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