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及海工装备中齿轮箱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42855.2 | 申请日: | 2019-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1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钱德和;刘成;吴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葛胜非 |
地址: | 226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工装备 齿轮箱 中齿轮 船舶 工艺制造 机械加工 加工周期 升降机构 误差积累 工艺流程 机加工 圆筒型 板厚 开档 在机 加工 制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及海工装备中齿轮箱的制造方法,齿轮箱是一种船舶及海工装备、平台圆筒型升降机构。齿轮箱在机加工工艺流程中总会出现开档过大、板厚不均、加工的误差积累过大等问题。并且还会出现加工周期过长,加工工艺工序不合理,工时安排不均,牵扯人力过多的问题,而此发明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机械加工(机加工)工艺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机械加工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及海工装备中平台圆筒型升降机构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齿轮箱的机加工是船舶及海工装备、平台圆筒型升降机构加工工艺中关键的步骤。齿轮箱机加工前大多都是受力构件,大多是由体积较大的结构件焊接而成。结构件之间焊接完成后,要进行时效处理,然后按照齿轮箱机加工图纸的精度要求完成机加工。齿轮箱的结构比较复杂,焊接过程中容易改变齿轮箱结构的形状,所以需要使用大型落地镗床,如,T6920D,对其进行机加工,来保证安装精度。
传统的齿轮箱机加工工艺通常以齿轮箱的一端作为加工的工艺基准,这就导致齿轮箱在加工过程中误差积累较大,质量不容易得到把控。并且,由于目前齿轮箱机加工工序排布不科学,齿轮箱的机加工周期较长,传统的齿轮箱机加工周期要达到40天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及海工装备、平台圆筒型升降机构(即齿轮箱)的制造方法,以解决这种齿轮箱大型结构件的铣面、镗孔在机加工过程中累积误差过大和加工周期较长的问题,很好的拓展了现有T6920D落地镗铣床的机加工能力。
本发明所提供的船舶及海工装备中齿轮箱的制造方法,其步骤包括:步骤1:工件未上机床前,检测各个需要机加工的位置的实际毛料尺寸,其中毛料的每个面测24个点,检测各个需要机加工的位置是否留有机加工余量,标记所述毛料中每一个尺寸的检测数据,检测垂直线、腰线、孔距中心线是否有明显标志,检测上、下孔内档为423毫米,检测外档平面度尺寸的差值不超过4毫米,记录上述数据;
步骤2:将上胎架平行摆放在机床轨道中间,设置工件以使其存放后离机床立柱留有1米35左右间距,将所述工件紧固的固定在机床平台上;
步骤3:将上工件尽量摆正摆平,将50T千斤顶设置在需要校调的位置,利用机床轨道及立柱的进给按照铆工中心线进行校调,用圆桶中心钢丝跑机床来保证两端均为2160±1.5,设置打样冲标置,将水平仪摆放在能够观测到工件三角点的位置,工件的另一角由跑机床来确定,在工件的四角设置千斤顶来校调工件的平行度,打样冲,记录数据,校调完毕后报检,用角铁将工件紧固,完毕后再次复查,各校调尺寸合格后,将工件第一个面校调到2160±1.5齿条中心线用仪器返到未加工面上并注明位置,打上样冲标置;
步骤4:安装角铣头及百分表,跑机床重新拉中心线,打上样冲,将铆工中心线的样冲标置磨掉,根据上孔两侧中心,并参考下孔中心,在3~5毫米内以六孔逢中左右各三组减少积累误差,划1150、1500孔距和2160的十字线,打样冲,其中,样冲打在不加工的表面上;而后根据工件上的检测数据重新打表,检测外档上下需机加工的工件的板面的最高点和最低点,标记在工件需机加工的板面,检测所述上、下孔两侧各345的等分尺寸调整并锁定坐标,记录该坐标,再根据工件的实际外档尺寸数据计算加工后能否确保外档495.3±3,能否确保板厚不小于36尺寸;在不能确保上述尺寸时对外档进行补焊或烘烤;在上述尺寸确认后,互检各数据,保留记录;
步骤5:安装Φ200铣刀盘,在胎架上焊接一铣头校正及坐标检测块,再在工件的上、下板面的最高点以2毫米光刀加工,计算并用测厚仪检测板厚实际尺寸,确保能够加工获得外档495.3±3、板厚36,将工件的上、下板面最薄点标注在对应的板面上,保留该记录,进行粗铣,再检测板厚是否达到最小极限35.25,检测外档尺寸是否达到最大极限498.3,检测符合上述尺寸后,再精铣外档平面使其达到495.3±3同时确保板厚在36,及孔外形方框930+0.6x972+0.8,精铣时进刀口需测量以确保该平面度符合±0.5毫米、平行度±1毫米、粗糙度1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未经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28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金属机械复合弯管的制造工艺
- 下一篇:一种双金属冶金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