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铌酸钛的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42679.2 | 申请日: | 2019-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71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许晓雄;崔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2 | 分类号: | H01M10/0562;H01M10/0563;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铌酸钛 混合 电解质 电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铌酸钛的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涉及固态电池领域,主要包括负极、电解质和正极,所述负极包含有TiNb2O7负极材料,所述TiNb2O7负极材料为以TiNb2O7为核心,并表面包覆有TiN或钛酸锂的壳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铌酸钛表面包覆TiN或者钛酸锂,这样能够隔绝电解液与铌酸钛的直接接触,从而能够减少铌酸钛表面形成SEI膜的概率,保证了电池首次放电的电容量。并且,正极采用高容量高镍三元材料与富锂材料,借助铌酸钛的高电位,降低混合固液电池的实际充电电压,提高循环稳定性并通过适当的补锂技术,使得TiNb2O7材料电池的N/P值趋于1,进而提高正负极材料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态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铌酸钛的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在现代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电压、低自放电、工作温度范围宽、长循环寿命的优点,也被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和大规模能量存储系统(ESS)。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仍存在许多挑战,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是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电化学性能。TiNb2O7 (TNO),其理论比容量为387.6mAh/g,并且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近年来被认为最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其具有高的锂离子嵌入电位(约为 1.6 V),在以前的文献报道中一直认为 TNO 材料不会生成SEI膜。
而SEI膜的形成对电极材料的性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方面,SEI 膜的形成消耗了部分锂离子,使得首次充放电不可逆容量增加,降低了电极材料的充放电效率;另一方面,SEI 膜具有有机溶剂不溶性,在有机电解质溶液中能稳定存在,并且溶剂分子不能通过该层钝化膜,从而能有效防止溶剂分子的共嵌入,避免了因溶剂分子共嵌入对电极材料造成的破坏,因而大大提高了电极的循环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这是也是TiNb2O7被认为合适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这个结论是基于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观点:电解液溶液只能在低于1.0V下被还原,然而在实验中我们发现 TNO 材料表面有 SEI 膜的生成。如附图1所示,其为TNO电极0.1C循环200次测试的SEM图,TNO极片表面能看到有一层薄薄的SEI膜生成,如箭头所指的TNO材料表面。
因而,直接选用铌酸钛与普通的正极材料组装成锂电池,那势必对电池的性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电池设计时,一般正极材料需要过量,即N/P值小于1,因此如果降低正极材料利用率,不利于电池能量密度发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铌酸钛的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其有效地降低了因TiNb2O7产生SEI膜而对锂电池性能造成的影响。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有铌酸钛的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包括负极、电解质和正极,所述负极包含有TiNb2O7负极材料,所述TiNb2O7负极材料为以TiNb2O7为核心,并表面包覆有TiN或钛酸锂的壳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铌酸钛表面包覆TiN或者钛酸锂,这样能够隔绝锂与铌酸钛的直接接触,从而能够减少铌酸钛表面形成SEI膜的概率,保证了电池首次放电的电容量。其次,TiN和钛酸锂还具备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这样有利于提升电池的首次充放电的库伦效率。
优选为,所述TiNb2O7负极材料内包含有金属锂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26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