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频制冷系统和具有其的冷水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41941.1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02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何彬荣;张宇晟;马焕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F25B41/37;F25B41/31;F25B40/02;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频 制冷系统 具有 冷水机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频制冷系统和具有其的冷水机组,变频制冷系统包括主机系统和变频器,主机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第一节流元件,变频器包括壳体、功率模块、散热装置和除湿装置,功率模块、散热装置和除湿装置均设于壳体内,散热装置用于对功率模块散热,除湿装置用于对壳体内除湿,散热装置通过第一冷媒流道与主机系统相连,除湿装置通过第二冷媒流道与主机系统相连,且第二冷媒流道的进液口的冷媒温度低于第一冷媒流道的进液口的冷媒温度。根据本发明的变频制冷系统,具有良好的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频制冷系统和具有其的冷水机组。
背景技术
冷水机组是将制冷系统中的全部或部分设备在工厂组装成一个整体,以水为载体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冷量。冷水机组的变频器发热量过大,变频器的散热装置采用普通风扇散热需要大风量的风扇,导致变频器噪音大且体积大。
相关技术中,变频器的散热装置采用冷媒冷却散热的方式,保证了变频器的散热效果;然而,这种散热方式在高温高湿度的环境中使用时,散热装置表面存在凝露风险,影响变频器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变频制冷系统,所述变频制冷系统具有良好的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变频制冷系统的冷水机组。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变频制冷系统,包括:主机系统,所述主机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第一节流元件,所述压缩机具有回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冷凝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出气端相连,所述蒸发器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回气端相连,所述第一节流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二端和第四端之间;变频器,所述变频器包括壳体、功率模块、散热装置和除湿装置,所述功率模块、所述散热装置和所述除湿装置均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散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功率模块散热,所述除湿装置用于对所述壳体内除湿,所述散热装置通过第一冷媒流道与所述主机系统相连,所述除湿装置通过第二冷媒流道与所述主机系统相连,且所述第二冷媒流道的进液口的冷媒温度低于所述第一冷媒流道的进液口的冷媒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变频制冷系统,有效提升了除湿装置的除湿效果和降温效果,避免了壳体内尤其是散热装置产生凝露,保证了变频器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冷媒流道的进液口连接在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之间,所述第二冷媒流道的进液口连接在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与所述第四端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机系统还包括:过冷装置,所述过冷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冷媒流道的进液口连接在所述过冷装置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冷媒流道上设有第二节流元件,且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位于所述除湿装置与所述第二冷媒流道的进液口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冷媒流道上设有第三节流元件,且所述第三节流元件位于所述散热装置与所述第一冷媒流道的出液口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冷媒流道的出液口连接在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与所述回气端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冷媒流道的出液口连接在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所述第四端之间、或所述第三端和所述回气端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冷媒流道的出液口连接在所述第三端和所述回气端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冷媒流道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冷媒流道的进液口在所述主机系统的连接位置相同,且均连接在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所述第四端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19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