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联聚丙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40335.8 | 申请日: | 2019-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3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 发明(设计)人: | 冷栋梁;闫达;刘亚鹏;陈丁猛;常秀娟;杨丽含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大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14;C08L23/06;C08L23/08;C08K3/34;C08K5/134;C08K3/36;C08J9/12;C08J9/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刘莹 |
| 地址: | 300462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泡材料 交联聚丙烯 发泡剂 制备 浸渍 泡孔稳定剂 二次污染 分解产物 辐射交联 基体树脂 挤出成型 绿色环保 制备过程 传统的 甲酰胺 抗氧剂 敏化剂 二氧化碳 残留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联聚丙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发泡材料包括以下原料,基体树脂,发泡剂,抗氧剂,泡孔稳定剂以及敏化剂;其制备方法包括挤出成型、辐射交联、发泡剂浸渍等步骤,本发明制备过程中使用无污染的二氧化碳作为发泡剂;与传统的交联聚丙烯发泡材料相比,制品中无偶氮二甲酰胺及其分解产物的残留,不造成二次污染,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泡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交联聚丙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泡沫塑料是由大量气体微孔分散于固体塑料中而形成的一类高分子材料,具有质轻、隔热、吸音、减震、防腐、价格低廉等特性,且介电性能优于基体树脂,因此在日用包装、农业、工业、航空航天、交通运输业、军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交联聚丙烯发泡材料(简称IXPP)是一种聚丙烯/气体复合材料,以其独有的性能成为近几年增长最快的新型环保抗压缓冲隔热材料。IXPP制品具有十分优异的抗震吸能性能、回弹性、耐高温、耐化学品、耐油性和隔热性。
目前制备交联聚丙烯发泡材料的主要方法是混合密炼造粒、挤出加工、辐射交联、发泡成型的一种高温发泡制得高分子泡沫材料,其表面光洁、泡孔密闭、细腻且均匀、不吸水、环保、同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优越的隔热和隔音性能、易二次加工成型、可赋予其良好的阻燃的软质泡沫塑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体育休闲、旅游用品、儿童玩具、医疗保健及包装、冷冻、建筑、装饰等日常百货行业。然而,该目前电子辐射交联聚丙烯发泡材料的配方及制备方法,因使用偶氮二甲基酰胺(简称AC),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甲酰胺及二甲基甲酰胺,分解不完时会残留在制品中,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对于环保、绿色、健康的追求愈来愈高。特别是欧盟的REACH138项物质的公布,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事实上它会影响从采矿业到纺织服装、轻工、机电等几乎所有行业的产品及制造工序。其中对于泡沫塑料行业的影响,主要在于甲酰胺及其衍生物的公布,特别是对于泡棉产品应用于玩具,休闲,体育及日常用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改善IXPP的制备配方和工艺,降低甚至是消除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偶氮二甲酰胺等有害物质的残留。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交联聚丙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在制备过程中,不使用偶氮二甲酰胺等化学发泡剂,所用发泡剂为二氧化碳或是氮气等物理发泡剂,产品中无任何有害物质的残留。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交联聚丙烯发泡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原料,
基体树脂:均聚聚丙烯树脂、无规聚丙烯共聚物、聚乙烯树脂;均聚聚丙烯30~70重量份;无规聚丙烯共聚物为二元无规聚丙烯共聚物20~80重量份或三元无规聚丙烯共聚物10~30重量份;聚乙烯为低密度聚乙烯5~20重量份,线型低密度聚乙烯5~15重量份或高密度聚乙烯5~20重量份中的一种;
气体成核剂:每100重量份的基体树脂中添加0.1~0.5重量份;
发泡剂:每100重量份的基体树脂中添加0.5~20重量份;
抗氧剂:每100重量份的基体树脂中添加0.5~2重量份。
泡孔稳定剂:每100重量份的基体树脂中添加0.1~3重量份;
敏化剂:每100重量份的基体树脂中添加0.1~2重量份;
优选的,均聚聚丙烯30~60重量份,无规聚丙烯共聚物,聚乙烯;无规聚丙烯共聚物为二元无规聚丙烯共聚物20~60重量份或三元无规聚丙烯共聚物10~25重量份;聚乙烯为低密度聚乙烯5~15重量份,线型低密度聚乙烯10~15重量份或高密度聚乙烯5~10重量份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大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大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03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