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面板灯扩散膜及板材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40192.0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3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朱方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瑞德纳米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5/00 | 分类号: | F21V5/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505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锯齿状 扩散膜 微结构 有效地 灯具 复数 收束 眩光 制备 视觉 侧面 | ||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面板灯扩散膜及板材,所述膜或板材的至少一侧面为复数个锯齿状微结构,每个锯齿状微结构深度为25um~55um,每个锯齿状微结构间距为70um~120um。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膜或板材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扩散膜可以将LED平板灯的光线收束到85度以内,从而抑制65度以上的高角度光,减少视觉眩光,有效地降低灯具的UGR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面微结构LED面板灯扩散膜及板材。
背景技术
现有的LED面板灯通常包括铝框架、PCB板、光源、反光纸、导光板、扩散膜、透光板组成。如果要实现防眩光功能,需要在扩散膜和透光板之间添加防眩光膜;如果要实现特殊的光效控制,则需要改变扩散膜的结构。
现有的技术及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两层膜的光面直接叠加时,会产生水印现象。另外,在生产的过程中会在两层膜中间会混入灰尘颗粒,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使用两层膜在工时成本上不如双面微结构材料经济。这些方面都制约了LED灯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及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微结构LED面板灯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和板材。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LED面板灯扩散膜,至少其一侧面具有复数排锯齿状微结构,每个锯齿状微结构深度为25um~55um,每个锯齿状微结构间距为70um~120um。
本发明所述的优选LED面板灯扩散膜的技术方案中,每个锯齿状微结构深度为25um~35um,每个锯齿状微结构间距为80um~100um。
经过Lighttools软件模拟测算,确定该结构可以将LED平板灯的光线收束到85度以内,从而抑制65度以上的高角度光,减少视觉眩光,有效地降低灯具的UGR值。
本发明所述的优选LED面板灯扩散膜的技术方案中,一种双面微结构LED面板灯扩散膜,所述膜的两侧面都为锯齿状微结构;所述两侧面的锯齿状微结构深度和间距都不同。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LED面板灯扩散板材,至少其一侧面具有复数排锯齿状微结构,每个锯齿状微结构深度为25um~55um,每个锯齿状微结构间距为70um~120um。
本发明所述的优选LED面板灯扩散板材的技术方案中,每个锯齿状微结构深度为25um~35um,每个锯齿状微结构间距为80um~100um。
经过Lighttools软件模拟测算,确定该结构可以将LED平板灯的光线收束到85度以内,从而抑制65度以上的高角度光,减少视觉眩光,有效地降低灯具的UGR值。
本发明所述的优选LED面板灯扩散板材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板材的两侧面都为锯齿状微结构;所述两侧面的锯齿状微结构深度和间距都不同。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上述LED面板灯扩散膜或板材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调配UV光固胶,粘稠度200CPS、延伸率小于0.02%、透光率93%以上,
(2)将设计好锯齿状微结构无缝对接的雕刻在辊筒模具上,在千级无尘车间将UV光固胶均匀涂布在光学级PET膜或PC板材上,
(3)将模具辊压后,经过UV固化,得到具有单面有锯齿状微结构的防眩光膜或板材。
其中,步骤(2)中,在千级无尘车间将UV光固胶均匀涂布在光学级PET膜或PC板材上。
其中,步骤(3)之后,把具有锯齿状微结构的防眩光膜或板材作为母膜,通过转印复制技术,将微结构复制到轻薄的光学级镍板上,在胚辊上包覆镍板模把镍板当作生产模具,进行批量生产。
其中,步骤(3)之后,UV涂布生产出的为卷料,在无尘室内将卷料裁切成片材,以适合不同灯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瑞德纳米光学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瑞德纳米光学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01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