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汗排湿透气且可过滤颗粒物的复合材料、其制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39837.9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6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周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多凌洁净空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7/02 | 分类号: | B32B7/02;B32B5/26;B32B5/02;B32B7/12;B32B27/32;B32B27/12;B32B37/12;A41D13/11;A41D31/02;A41D31/12;A41D31/14;A41D31/04;A41D31/26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港区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层 吸汗 排湿 过滤颗粒物 复合材料 透气功能 透气 聚合物纤维 颗粒物过滤 膜状结构 贴身衣物 用户提供 防尘 过滤孔 可穿戴 口罩 体感 制法 制备 应用 面料 编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汗排湿透气且可过滤颗粒物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材料包括:至少具有吸汗排湿透气功能的第一结构层,以及,至少具有颗粒物过滤功能的第二结构层;所述第一结构层与第二结构层相互结合;其中,所述第一结构层主要由具有吸汗透气功能的聚合物纤维编织形成,所述第二结构层为具有多个过滤孔的膜状结构。本发明提供的吸汗排湿透气且可过滤颗粒物的复合材料可以呈现为薄面料的形态,其同时具有吸汗排湿透气功能和过滤颗粒物的功能,在应用为口罩、贴身衣物等可穿戴器件时,既可以实现良好的防霾防尘等效果,而且还可给用户提供良好体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特别涉及一种吸汗排湿透气且可过滤颗粒物的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例如在制备可穿戴装置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废气排放量增多,空气中粉尘颗粒含量过高,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此,众多研究者开发了多种技术方案,以减小或消除空气中粉尘颗粒(例如PM0.3到PM10粒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伤害。目前人们普遍使用的有空气过滤器、口罩等。其中,可穿戴式的过滤功能性产品(例如口罩等)需要与人体接触,故而人们一方面要求其具有较好的粉尘颗粒过滤能力,另一方面还对其舒适性提出了较高要求。但现有的此类可穿戴过滤功能性产品均无法很好的满足这样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汗排湿透气且可过滤颗粒物的复合材料及可穿戴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汗排湿透气且可过滤颗粒物的复合材料,其包括:至少具有吸汗排湿透气功能的第一结构层,以及,至少具有颗粒物过滤功能的第二结构层;所述第一结构层与第二结构层相互结合;其中,所述第一结构层主要由具有吸汗透气功能的弹性聚合物纤维编织形成,所述第二结构层为具有多个过滤孔的膜状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复合材料整体为二维面状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复合材料的整体厚度在1mm以下。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复合材料含有3个以下结构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聚合物纤维包括聚酯纤维和/或聚氨酯纤维。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结构层的厚度在0.4mm以下,克重在120克以下,并且其中聚合物纤维的交织密度在50D以下。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结构层的厚度在0.3mm以下,克重在100克以下。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结构层包括PP聚丙烯熔喷纤维或者PTFE过滤膜。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结构层具有的滤孔能够拦截粒径在0.3μm以下的颗粒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结构层对于所述颗粒物还具有静电吸附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颗粒物包括盐性或者油性颗粒物。
进一步的,所述颗粒物包括PM0.3到PM10颗粒物。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结构层的滤孔孔径及分布密度满足如下条件:对PM0.3盐性颗粒物的初始过滤效率在95%以上,过滤通量在85L/min以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复合材料还包括第三结构层,所述第二结构层分布于第一结构层和第三结构层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三结构层主要由具有吸汗透气功能的聚合物纤维编织形成,并且聚合物纤维的交织密度在50D以下。
进一步的,所述聚合物纤维包括聚酯纤维和/或聚氨酯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多凌洁净空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多凌洁净空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98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层膜
- 下一篇:石墨烯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