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烟火式致动器机构、注射器和点火器组装体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38671.9 | 申请日: | 2016-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3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良平;升本贵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大赛璐 |
主分类号: | F15B15/19 | 分类号: | F15B15/19;F42B3/00;F42B3/04;F42B3/12;A61M5/20;A61M5/3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泽洲;张雨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罩部件 点火药 固定部件 第一壁部件 推进方向 第二壁 活塞 封闭空间 自由端部 点火部 致动器 燃烧 烟火 点火器 燃烧生成物 方式配置 燃烧能量 推进位置 上移动 组装体 注射器 排出 埋设 传递 外部 覆盖 移动 | ||
一种烟火式致动器机构,具有包含点火药的点火部,具备罩部件和固定部件,罩部件划定出覆盖燃烧生成物的放出部位的规定的封闭空间,并且以将该点火药的燃烧能量传递给活塞的方式配置,固定部件在点火药燃烧前后对点火部进行固定。并且,罩部件具有第一壁部件和第二壁部件,第一壁部件与放出部位相对,该第二壁部件与第一壁部件连接,其自由端部埋设在固定部件内,如果点火药燃烧,则罩部件以令规定的封闭空间向活塞的推进方向扩大的方式在该推进方向上移动,并且在该罩部件的最大推进位置,以维持了第二壁部件的自由端部被埋设于固定部件内的状态的方式,罩部件向推进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由此,良好地抑制了由点火药燃烧而产生的残渣向外部的排出。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680010789.6且发明名称为“烟火式致动器机构、注射器和点火器组装体”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该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6/054481的PCT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点火药的燃烧来获得输出的烟火式致动器机构、利用该烟火式致动器机构的注射器、以及用于点火药的点火的点火器组装体。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气囊系统或行人保护系统、电流断路器或穿孔器、消化系统等装置中,使用烟火式致动器机构,该烟火式致动器机构是利用点火药的力来使活塞移动从而获得输出的致动器机构。另外,在医疗领域中,公知利用被加压的活塞来对注射目标物质进行注射的注射器,作为这样的注射器的驱动源,烟火式致动器机构受到广泛研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致动器机构:通过利用点火药的燃烧产生的燃烧生成物来使图1所示的能够伸展的波纹管杯体、图6所示的伸缩杯体展开,从而得到规定的输出。
在这样的烟火式致动器机构中,由于使用点火药作为活塞的驱动源,所以在点火药燃烧时,会产生不少量的某些残渣。并且,即便产生的残渣为少量,但也优选使其不向致动器机构的外部排出。例如,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烟火式致动器机构中,通过利用由点火药的燃烧而产生的燃烧生成物来使起初折叠好的罩(参照图6A)膨胀(参照图6B),从而得到作为致动器的输出,但此时燃烧生成物成为被罩密封的状态。因此,包含残渣的燃烧生成物不易向外部漏出。
另外,在专利文献3所示的烟火式致动器机构中,采用了如下结构:通过利用设置于压力缸的一端侧的气体发生器的工作来提高气体室的压力,从而将活塞推出。该活塞的移动持续到活塞与设置于压力缸内的衬套碰撞为止。这里,虽然使活塞主体部与压力缸的间隙极小,但燃烧残渣并非完全不向压力缸的外部排出。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063019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7455655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61803号公报。
在烟火式致动器机构中,由于是利用点火药的燃烧得到的能量来获得输出,所以能够在将致动器机构的结构做得比较小的同时使其输出比较大,可以说是输出效率非常高的有用的致动器机构。但是,由于在点火药燃烧时会产生其残渣,所以从卫生上的观点以及对致动器机构的周围的机械零件等的影响的观点出发,希望残渣不向外部漏出。
但是,如上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示,如果想要利用罩等袋体来将点火药的燃烧生成物密封在一定的空间中,则因其高的燃烧能量和含有的燃烧残渣,容易受到比较大的压力,另外,在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像波纹管杯体那样部件被弯折而形成密封空间的情况下,在该折叠位置容易产生压力的集中,因此,在密封空间的强度这一点上还有改良的余地。另外,如果像上述专利文献3所示那样只调整间隙的话,则无法充分地抑制残渣向外部的排出。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该技术能够良好地抑制由点火药的燃烧产生的残渣向外部的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大赛璐,未经株式会社大赛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86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