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碱刻蚀技术的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38351.3 | 申请日: | 2019-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23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夏云杰;马任德;刘秀浩;万鲁雪;董新永;满忠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曲阜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D5/353 | 分类号: | G01D5/353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卢登涛 |
| 地址: | 27316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刻蚀 技术 光纤 马赫 曾德尔 干涉仪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基于碱刻蚀技术的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第一单模光纤(1)和第二单模光纤(3)之间熔接锗芯光纤(2),形成两侧为单模光纤,中部为锗芯光纤(2)的整体结构,锗芯光纤(2)的锗芯(4)直径大于单模光纤纤芯的直径;
S2:把制作的步骤S1中的两侧为单模光纤,中部为锗芯光纤(2)的整体结构,利用砂纸进行侧面抛磨,使锗芯光纤(2)的一部分锗芯(4)裸露在外界环境中;
S3:把步骤S2中经过侧面抛磨的两侧为单模光纤,中部为锗芯光纤(2)的整体结构浸入碱溶液中,利用碱溶液对锗芯(4)进行刻蚀;
S4:经过一段时间后,在经过侧面抛磨的锗芯光纤(2)的锗芯(4)中刻蚀出一个微腔(5),微腔(5)宽度小于锗芯(4)直径;
S5:在第一单模光纤(1)中投射入射光,入射光通过第一单模光纤(1)后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沿锗芯光纤(2)中剩余锗芯(4)传播,另一部分沿步骤S4中形成的微腔(5)传播;
S6:步骤S5中的两部分光被耦合至第二单模光纤(3),两部分光在第二单模光纤(3)中相遇并发生干涉,形成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碱刻蚀技术的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单模光纤(1)和第二单模光纤(3)为二氧化硅光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碱刻蚀技术的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锗芯光纤(2)的锗芯(4)掺锗,包层为二氧化硅,锗芯光纤(2)的锗芯(4)直径大于第一单模光纤(1)和第二单模光纤(3)的纤芯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碱刻蚀技术的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4中侧面抛磨后露出的锗芯(4)宽度小于锗芯(4)直径。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基于碱刻蚀技术的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制作方法制作的基于碱刻蚀技术的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单模光纤(1)和第二单模光纤(3),第一单模光纤(1)和第二单模光纤(3)之间熔接有锗芯光纤(2),锗芯光纤(2)经过侧面抛磨后一部分锗芯(4)裸露在外界环境中,锗芯(4)的内部经过碱溶液刻蚀形成一个微腔(5),微腔(5)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单模光纤(1)和第二单模光纤(3)形成光通道,沿锗芯光纤(2)剩余锗芯(4)传播的入射光与沿微腔(5)传播的入射光再次被耦合进入第二单模光纤(3)时发生干涉,形成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曲阜师范大学,未经曲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835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