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层结构树脂基复合材料用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36236.2 | 申请日: | 201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69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梁国正;卢纯青;顾嫒娟;袁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41/22 | 分类号: | B29C41/22;B29C41/04;B29C39/12;B29C69/02;C08L79/04;C08L79/08;C08L63/00;C08K7/2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周强;陶海锋 |
地址: | 2151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层 结构 树脂 复合材料 前驱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三层结构树脂基复合材料用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计,将100份可热固化树脂体系与0.4~0.7份碳纳米管混合均匀,预聚得到预聚物C;然后将预聚物C进行预固化处理,得到半固化片C;
(2)按重量计,将100份可热固化树脂体系与10~40份纳米六方氮化硼熔融混合后,加入溶剂,分散后得到溶液B;
(3)将步骤(2)制备的溶液B旋涂在步骤(1)制备的半固化片C的表面,然后进行预固化,得到双层结构预固化体BC;
(4)按重量计,将100份可热固化树脂体系与0.4~0.7份碳纳米管混合均匀,预聚得到预聚物C;然后将预聚物C浇注在步骤(3)制得的双层结构预固化体BC的B的表面,得到所述三层结构树脂基复合材料用前驱体;
步骤(1)中,预聚的温度为80~150℃,时间为1~8小时,预固化处理的温度为80~150℃,时间为1~5小时;步骤(3)中,预固化的温度为150~180℃,时间为1~5小时;步骤(4)中,预聚的温度为80~150℃,时间为1~8小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层结构树脂基复合材料用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未经表面处理;所述碳纳米管为单壁碳纳米管和/或多壁碳纳米管;所述可热固化树脂体系包括可热固化树脂或者所述可热固化树脂体系包括可热固化树脂与固化剂;所述溶剂为乙醇和/或丙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三层结构树脂基复合材料用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热固化树脂为氰酸酯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4.一种三层结构树脂基复合材料用前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层结构树脂基复合材料用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计,将100份可热固化树脂体系与0.4~0.7份碳纳米管混合均匀,预聚得到预聚物C;然后将预聚物C进行预固化处理,得到半固化片C;
(2)按重量计,将100份可热固化树脂体系与10~40份纳米六方氮化硼熔融混合后,加入溶剂,分散后得到溶液B;
(3)将步骤(2)制备的溶液B旋涂在步骤(1)制备的半固化片C的表面,然后进行预固化,得到双层结构预固化体BC;
(4)按重量计,将100份可热固化树脂体系与0.4~0.7份碳纳米管混合均匀,预聚得到预聚物C;然后将预聚物C浇注在步骤(3)制得的双层结构预固化体BC的B的表面,得到所述三层结构树脂基复合材料用前驱体;
步骤(1)中,预聚的温度为80~150℃,时间为1~8小时,预固化处理的温度为80~150℃,时间为1~5小时;步骤(3)中,预固化的温度为150~180℃,时间为1~5小时;步骤(4)中,预聚的温度为80~150℃,时间为1~8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三层结构树脂基复合材料用前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未经表面处理;所述碳纳米管为单壁碳纳米管和/或多壁碳纳米管;所述可热固化树脂体系包括可热固化树脂或者所述可热固化树脂体系包括可热固化树脂与固化剂;所述溶剂为乙醇和/或丙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三层结构树脂基复合材料用前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热固化树脂为氰酸酯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623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阻柔弹性薄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膜带流延法生产离子膜的流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