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行人计数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35344.8 | 申请日: | 2019-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9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 发明(设计)人: | 章澜岚;宋大治;张浩;许立新;朱国;杨路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南京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N3/04;G06N3/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吕朦 |
| 地址: | 2100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神经网络 运动轨迹 视频帧图像 网络摄像机 摄像头 安装方便 跟踪算法 计数算法 监控环境 目标检测 稀疏场景 行人检测 拥挤场景 计算量 追踪 监控 应用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行人计数方法,使用网络摄像机获取视频帧图像;利用深度神经网络进行目标检测,得到行人检测框;利用跟踪算法对行人框追踪,获得不同行人的运动轨迹;利用计数算法分析行人的运动轨迹,从而判断行人的行走方向及何时计数增加。本发明对于行人拥挤场景和行人稀疏场景均能进行监控计数,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计算量小,误辩率低,且只使用单个摄像头,安装方便且对监控环境影响很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深度计算机视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行人计数方法。
背景技术
在智能视频监控技术领域中,对于行人计数的研究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关注的核心。这是因为,通过对场景中的行人计数,出现突发事件时,可以有效地根据场景中人数的分布而合适地分散、疏散人流,最大程度地降低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危害。
目前,行人计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基于压力传感器技术:通常压力传感器会被安装在行人通过的重区域内,当行人走过传感器检测区域时,由于体重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电信号,通过电信号的变化实现客流量的统计,但因为设备经常接收踩踏,高密度的大客流长期通过会严重影响设备寿命,并且使检测准确率下降。
基于红外对射装置的行人检测方法:当行人通过红外检测装置时,导致接收装置无法接收,此时进行计数,目前此类方法无法对并行行人进行准确计数,并不适用于高密集场景。
基于无线电波行人检测技术:无线电波检测行人主要是计算在有人通过通道内,固定频率的监测电波的衰减量,通过专业设备计算衰减量,估计出通道内客流人数的多少,这种方法只能计算出一个数量范围,而且检测场景相对固定,很难对车站整体进行监控,专业设备采购费用昂贵。
基于视频图像分析的行人计数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传统图像处理方法和深度学习处理方法,传统图像处理利用人工设计的适用于检测人的特征,通过在图中检测这些特征有无判断行人是否存在,再利用检测到的“人”的特征进行目标跟踪,达到计数的目的,此种方法在行人稀疏场景下适用,一旦人群密集,行人间存在遮挡情况,检测的准确率将下降。
所以,获得一种准确、快速、实时、低成本的行人计数方法成为了本领域计数人员一直追求的目标。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行人计数的速度和准确率稳定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行人计数方法。
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行人计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视频帧图像,在图像上预先设定计数区域;
(2)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对视屏帧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得到行人框;
(3)利用跟踪算法跟踪行人框,得到跟踪框,跟踪框包括行人框信息及跟踪ID,对每个行人增加跟踪ID作为属性,获得不同行人的运动轨迹;
(4)根据每个行人的跟踪框信息求得行人的中心点坐标,通过比较不同帧图像中的中心点坐标的变化得知行人的行走方向;将中心点的坐标与计数区域进行比较,当中心点的坐标第一次处于计数区域内时,联合行走方向在该行走方向上计数加一,之后该跟踪ID的行人不再参与计数。
进一步的,步骤(1)视频帧图像的获取方法为:利用网络摄像头获取视频流,对视频流进行解析处理,得到视频帧图像。
进一步的,步骤(1)视频流为RTSP流,通过CUDA框架利用GPU硬解的方式进行解析处理。
进一步的,步骤(2)中,采用基于回归的目标检测算法,检测网络采用yolo系列,输入为图像,输出为行人框信息,行人框信息记录为(x,y,w,h),x、y分别表示行人框左上角的横坐标、纵坐标,h、w分别表示行人框的长和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南京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南京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53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