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视频流的人脸追踪与识别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33278.0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5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丁浩;陈苏蓉;朱晓辉;曹凯博;杨金达;丁雨聪;李春桥;程湉湉;刘红泽;王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T7/246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2601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脸追踪 人脸检测模块 人脸识别模块 摄像头 单元连接 模块化 视频流 红外人体传感器 人脸特征数据库 人脸特征提取 检测器 低功耗设计 相似度比较 红外人体 人员信息 坐标检测 功耗 人脸 记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视频流的人脸追踪与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模块化与低功耗设计,其主要包含红外人体传感器、摄像头和识别单元,所述识别单元包括人脸检测模块、人脸追踪模块、人脸识别模块、人脸特征数据库和识别记录库。所述摄像头通过USB连接线和识别单元连接,所述红外人体检测器通过GPIO接口与识别单元连接。人脸检测模块进行人脸坐标检测并与人脸追踪模块相连,人脸追踪模块负责人脸追踪与人员信息显示,人脸识别模块负责人脸特征提取与相似度比较。本发明所述的人脸追踪与识别方法具有功耗低、稳定性高、模块化程度高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脸追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视频流的人脸追踪与识别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已日渐成熟,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都已经涉足人脸识别领域,可以预见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将进入大规模产业化,人脸识别将带来“AI+垂直行业”的一场变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视频流的人脸追踪与识别的系统及方法。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遵循模块化设计原则,科学设计人脸追踪模块与人脸识别模块,设计追踪与识别的流程,设计一种基于视频流的人脸追踪与识别的系统,其创新点在于:包括红外人体传感器、摄像头和识别单元,所述识别单元用于控制人脸识别和追踪,所述识别单元包括人脸检测模块、人脸追踪模块、人脸识别模块、人脸特征数据库和识别记录库,所述摄像头通过USB连接线和识别单元连接,用于将人员画面信息发送给识别单元;所述红外人体检测器通过GPIO接口与识别单元连接,用于将有行人信号发送给识别单元;所述人脸检测模块与人脸追踪模块相连,用于人脸坐标信息传递给人脸追踪模块;所述人脸追踪模块与人脸识别模块连接,用于将追踪的人脸特征信息传递给人脸检测识别模块,所述人脸识别模块还分别与人脸特征数据库和用于存储识别信息的识别记录库连接,用于与人脸特征数据库内人脸特征提取与相似度比较。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视频流的人脸追踪与识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当有人体进入红外人体传感器范围内时,传感器将信号发送至识别单元,控制识别单元启动视频显示,并启动人脸检测模块,若在特定时间内没有检测到人脸信息,则系统再次进入休眠状态,关闭视频显示,挂起人脸检测模块;
(2)人脸检测模块从摄像头记录的视频帧中检测到人脸时,使用opencv在视频帧中绘制矩形框将人脸框出,并提取人脸坐标信息与人脸倾斜角度信息,所述人脸坐标信息包括矩形框的左上角坐标、右下角坐标和人脸中心坐标,提取完毕后传递给人脸追踪模块,当人脸检测模块检测到人脸移动至占用视频帧尺寸的70%时,启动人脸追踪模块;
(3)人脸追踪模块调用人脸检测算法判断人脸检测模块传过来的人脸坐标信息是否有效,若坐标信息有效,每隔特定的帧间隔持续调用人脸检测算法重新获取当前人脸的坐标信息,并与之前的坐标信息进行对比,并通过定位人脸中心坐标D(X,Y)的移动速度确保对单个人脸的长时间追踪,在获得特定帧间隔的人脸位置移动数据之后,采用平滑过渡的方式,将矩形框移动至人脸所在位置;
(4)当进入人脸追踪模式后,系统会记录下人脸的驻留时间,并根据驻留时间的长短调用人脸识别模块,进行人脸识别;
(5)人脸识别模块根据人脸追踪模块提供的人脸位置信息与倾斜角度信息,调用人脸识别算法抽取人脸特征值,并与人脸特征数据库中的特征进行相似度比较并选取相似度最高的结果来判断是否将人员信息传递给人脸追踪模块;若该结果的相似度数值大于特定阈值,则判定为识别成功,将人员信息传递给人脸追踪模块,人脸追踪模块继续追踪的同时,将人员信息显示在矩形框之上,标记该人脸所属的人员信息与类型,若结果的相似度数值小于该阈值,则判定为识别失败,此时不提交任何结果给人脸追踪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32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