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相变潜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32858.8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8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威;杜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运维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5/06 | 分类号: | C09K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100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变 潜热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相变潜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按重量份数的组分:赤藓糖醇85~98份;硫酸镁1~14份;抗氧化剂:0.1~1份。按一定比例将赤藓糖醇和硫酸镁置于130~135℃油浴中,加热搅拌至完全融化,随后加入定量的抗氧化剂,并对该混合物进行油浴超声共混,使其混合完全,最后自然冷却即得目标相变材料。本发明制备的高相变潜热复合材料,相变潜热为323.9J/g,相变温度为99.17℃,过冷度小于3℃,材料绿色安全、无污染,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应用于清洁供暖和工业余热回收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变储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相变潜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风电、光电或者低谷电蓄能來进行供暖,是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而兴起的新型供暖方式,为传统冬季北方城市中的燃煤供暖产业打开了新的局面。因此,在用户侧建立分布式储热中心,大规模地推广利用电网低谷电或弃风、弃光电解决城市供热,对于实现智能电网建设,缓解电网峰谷矛盾,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实现地区节能减排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储热供暖技术的核心基础是储热材料。储热材料主要包括显热储能材料、潜热储能材料(相变材料)、化学反应储能材料和复合储能材料四大类。其中,对相变材料的研究是近几十年才开始的,由于其优越的储热和释热性能,以及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而,寻找到一种绿色安全、储热能力强、性能稳定无衰减的储热材料整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重点。目前,在无毒、无腐蚀的储热材料中,大部分的相变潜热均小于250J/g。
通过对现有相变材料的安全性及经济性的综合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脂肪醇类相变材料的相变焓值显著高于其他相变材料,且大多都无毒、无腐蚀,使用比较安全。其中赤藓糖醇以其350J/g的相变潜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材料同时存在相变过冷度接近100℃,在高温和长时间使用条件下易被氧化以及材料性能不稳定等缺点。中国专利CN201610663881.4报道了通过多种多元醇复合的方法制备出一种多元复合材料可有效减小过冷,但是该材料的过冷仍达到了35-50℃。中国专利CN201710882094.3报道了结合溶液浸渍法和混合烧结法制成定型膨胀石墨基赤藓糖醇中温复合相变储热材料,有效减小了过冷,但是材料热焓值降低到267.6J/g,且整个材料生产且工序复杂,不易大规模生产。因此,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既能解决该材料的过冷和氧化性,又能保持其较高的相变潜热值,成为有效利用赤藓糖醇的关键,也成为研究此类高相变潜热复合材料的技术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相变潜热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具有高焓值、低过冷度的特点,且克服了醇类材料在长时间高温条件下使用的氧化性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相变潜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高相变潜热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原料按重量份组成:赤藓糖醇85~98重量份;硫酸镁1~14重量份;抗氧化剂:0.1~1重量份。
一种高相变潜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按一定比例将赤藓糖醇和硫酸镁置于恒温油浴中加热搅拌,至完全溶化形成透明混合物;
(2)、向步骤(1)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抗氧化剂,并将其放入超声震荡器中,进行油浴超声共混,得到共混材料
(3)、自然冷却步骤(2)中的共混材料,即得所述高相变潜热复合材料。
所述的一种高相变潜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化剂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丁基羟基茴香醚,丁基对苯二酚,没食子酸丙酯,柠檬酸亚锡二钠,抗坏血酸,植酸钠,异抗坏血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运维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陕西运维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28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