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造缝装置、用于模拟真实岩石驱替实验过程的系统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32628.1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2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兴隆;张可;李实;韩海水;吕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闫加贺;姚亮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用于 模拟 真实 岩石 实验 过程 系统 工艺 | ||
1.一种柱状膨胀造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膨胀造缝装置包括顶部、底部开口的柱状弹性管、弹性橡胶内衬以及若干三角锥;
该柱状弹性管由两片相同的弧状片材拼接而成,且该柱状弹性管于初始状态下的横截面不为圆形,其于工作时的最大变形状态下的横截面为圆形;
该柱状弹性管内设置有弹性橡胶内衬,该弹性橡胶内衬的两端封闭,其中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管线相连接的接口;
该三角锥两两对称地连接于所述柱状弹性管的外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状膨胀造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弹性管的材质为镍铜合金、弹性钢及黄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状膨胀造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弹性管的材质为镍铜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状膨胀造缝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镍铜合金的总重量为100%计,其中的镍、铜含量分别为63%、2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柱状膨胀造缝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镍铜合金的总重量为100%计,其中的镍、铜含量分别为63%、28%。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柱状膨胀造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弹性管的壁厚度为0.1-1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柱状膨胀造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弹性管的壁厚度为0.2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状膨胀造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橡胶内衬的厚度为0.1-0.2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状膨胀造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锥的材质为硬质合金。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柱状膨胀造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锥由高硬度难熔金属的碳化物微米级粉末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柱状膨胀造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硬度难熔金属的碳化物包括WC或TiC。
12.一种用于模拟真实岩石驱替实验过程的系统,包括驱替泵、中间容器、高压釜、收集装置,包覆有密封层的真实岩石位于该高压釜中,该驱替泵通过管路与所述中间容器的入口相连,该中间容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高压釜的入口相连,该高压釜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收集装置相连;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柱塞泵及活塞容器,所述真实岩石开设有安置孔,该安置孔用于放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柱状膨胀造缝装置,所述柱塞泵通过管路与所述活塞容器的入口相连,该活塞容器的出口通过管路经由造缝控制阀与该柱状膨胀造缝装置的接口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模拟真实岩石驱替实验过程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置孔的顶部设置有盖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用于模拟真实岩石驱替实验过程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置孔还开设有若干浅槽,若干所述浅槽位于目标裂缝的起始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用于模拟真实岩石驱替实验过程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实岩石的表面设置有弹性涂层材料包覆层,该弹性涂层材料包覆层包覆有密封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模拟真实岩石驱替实验过程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涂层材料包覆层的厚度为1mm±0.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262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