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并联多路小口径压力测量导压软管的疏通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30273.2 | 申请日: | 201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40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周伟;陈耘杰;邹科;胡怡东;邱启盛;唐元军;赵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32 | 分类号: | B08B9/032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周孝湖 |
地址: | 410083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联 小口径 压力 测量 软管 疏通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并联多路小口径压力测量导压软管的疏通装置及方法,导压软管包括第一导压软管和第二导压软管,第一导压软管的一端设有感压孔,第一导压软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导压软管连接,第二导压软管的另一端连接一采集器,疏通装置包括一三通阀,第一导压软管和第二导压软管通过三通阀相连接,三通阀的第三个接口连接一疏通管路,疏通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一微正压发生装置,疏通管路上还设有一单向阀,第一导压软管上设有一阀门。该疏通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在第二导压软管内发生堵塞时有效地疏通第二导压软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风速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并联多路小口径压力测量导压软管的疏通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并联多路小口径导压软管在检测设备和传感器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如应用到轨道交通车辆的风速检测中。当将其应用在恶劣环境中,如沙尘、粉尘或雾霾等微小颗粒的环境中时,导压软管容易被堵塞,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甚至发生安全问题。
因此,并联小口径导压软管的疏通方法对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然而,小口径导压软管难以采用机械式疏通方法进行疏通,而采用气压式疏通方法则需要密封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联多路小口径压力测量导压软管的疏通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并联多路小口径压力测量导压软管发生堵塞时难以疏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并联多路小口径压力测量导压软管的疏通装置,导压软管包括第一导压软管和第二导压软管,第一导压软管的一端设有感压孔,第一导压软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导压软管连接,第二导压软管的另一端连接一采集器,疏通装置包括一三通阀,第一导压软管和第二导压软管通过三通阀相连接,三通阀的第三个接口连接一疏通管路,疏通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一微正压发生装置,疏通管路上还设有一单向阀,第一导压软管上设有一阀门。
进一步地,疏通装置还包括控制器,阀门、采集器和微正压发生装置均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控制器还连接一定时模块。
进一步地,第一导压软管、第二导压软管和疏通管路均为多根,每根第一导压软管均通过一个三通阀与一根第二导压软管和一根疏通管路连接,多根第二导压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采集器连接,多根疏通管路的另一端通过一多通阀门分别与微正压发生装置连接,每根疏通管路上均设有单向阀,每根第一导压软管上均设有阀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并联多路小口径压力测量导压软管的疏通方法,采用上述的疏通装置进行疏通,该疏通方法包括:当第二导压软管内发生堵塞时,采集器采集到的第二导压软管内的压力信号明显减弱,此时关闭相应的第一导压软管上的阀门,通过微正压发生装置产生气压,气压经疏通管路和三通阀流入第二导压软管内对第二导压软管进行疏通。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导压软管和第二导压软管之间设置三通阀,三通阀的另一接口连接一疏通管路,该疏通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一微正压发生装置,并在第一导压软管上设置阀门;当第二导压软管内发生堵塞时,采集器采集到的压力信号明显减弱,此时关闭阀门,使疏通管路和第二导压软管连通形成相对密封的环境,开启微正压发生装置产生气压,即可对第二导压软管进行疏通;通过在疏通管路上设置单向阀,避免在压力测量装置工作时,气流从第一导压软管进入疏通管路而影响压力测量装置的正常工作。该疏通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在第二导压软管内发生堵塞时有效地疏通第二导压软管。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疏通装置的结构示意简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南大学;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02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