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野木瓜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29407.9 | 申请日: | 201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3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剑;保玉心;陈荣祥;张勇;淳泽利;肖欣;庹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天楼生物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向林 |
地址: | 563400***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坏血酸 对照品溶液 野木瓜 标准曲线 种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磷酸盐缓冲液 生物技术领域 超声提取 待测样品 待检样品 含量测定 准确称量 标准品 固定相 进样量 流动相 色谱柱 波长 柱温 过滤 绘制 检测 配置 | ||
本方案公开了生物技术领域的一种检测野木瓜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野木瓜产品粉碎成粉末,加5ml水,超声提取30分钟,过滤得到待测样品;2)抗坏血酸标准品准确称量后用水配置成1mg/mL抗坏血酸对照品溶液;3)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固定相为Accucore aQ的色谱柱,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259nm;柱温30℃;进样量为1μL;4)以对照品溶液的峰面积为纵坐标,以对照品溶液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抗坏血酸的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检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本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抗坏血酸含量测定所需试剂较多且操作繁琐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野木瓜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野木瓜是一种热带水果,属木通科,是热带常绿小乔木),又名铁脚梨、木瓜突等,享有“百益之果”美称,为中国的特有植物,是一种名实相符的天然、纯绿色、有机食用果品,是现代人最适宜的休闲、食疗果品。分布在中国大陆的贵州、重庆等地,其中以贵州遵义野木瓜最为驰名,遵义正安也被称为“野木瓜之乡”。
野木瓜以“味酸”者为佳,木瓜有机酸组成复杂、种类丰富,如小分子脂肪酸莽草酸、柠檬酸等,具有抗炎、抗菌、镇痛的作用。原儿茶酸、抗坏血酸、咖啡酸、肉桂酸等酚酸类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抗病毒、利胆等多种生物活性,熊果酸、齐墩果酸等三萜酸类成分具有抗炎抑菌、降低转氨酶、防止肝硬化、镇静、降血糖等多种功效。
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水溶性有VC与B族等,脂溶性有E等,其测定方法各有不同。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是水溶性维生素,在医药及保健方面的用途十分广泛,维生素C有较强的还原作用,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代谢不可缺少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人体本身不能合成,必须依靠膳食供给,他广泛存在于新鲜的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一般有荧光分光光度计法、过氧化物酶法、2,6-二氯靛酚法等。这些方法所需的器材或使用的试剂较多且操作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检测野木瓜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抗坏血酸含量测定所需试剂较多且操作繁琐的问题。
本方案中的一种检测野木瓜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野木瓜产品粉碎成粉末,加5ml水,超声提取30分钟,过滤得到待测样品;
2)抗坏血酸标准品准确称量后用水配置成1mg/mL抗坏血酸对照品溶液;
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固定相为Accucore aQ的色谱柱,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259nm;柱温30℃;进样量为1μL;
4)以对照品溶液的峰面积为纵坐标,以对照品溶液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抗坏血酸的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检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本发明的方法,采用的同样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中色谱柱为Thermo FisherAccucore aQ(150x3mm,2.6μm)色谱柱,本方案操作简便,所需器材相对荧光分光光度计法较少,所需试剂与过氧化物酶法、2,6-二氯靛酚法相比较少。
进一步,所述磷酸盐为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的浓度为0.04mol/L,pH值为2.2。
进一步,所述磷酸二氢钾缓冲液制备时,先称取磷酸二氢钾5.44g,加入1L水中溶解,摇匀,加磷酸调pH至2.2,抽滤,超声溶解获得。
进一步,所述野木瓜产品为野木瓜片或者野木瓜粉。
附图说明
图1为抗坏血酸对照品溶液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天楼生物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天楼生物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94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