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耐高温的烟曲霉菌株23#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24687.4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92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王远宏;艾丹;常若葵;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农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N9/42;C05F17/20;C12R1/68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高温 曲霉 菌株 23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耐高温的烟曲霉菌株Aspergillus fumigatus 23#,保藏编号:CGMCC No.17190。该菌株的生长温度为28~50℃。一种纤维素粗酶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烟曲霉23#接入斜面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获得种子;所述增殖培养的温度为28~37℃,培养时间为48~96h;且摇床培养的转速为180~200r/min;步骤2,将步骤2获得的所述种子接入产酶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发酵液进行分离获得纤维素粗酶液;所述发酵培养的温度为28~37℃,培养时间为48~96h。本发明的烟曲霉23#生长能力强,具有很强的产孢能力,且耐50℃高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的烟曲霉菌株23#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作物秸秆量巨大,主要是纤维素(多糖类大分子物质)、半纤维素,少量遗漏的籽实中还有蛋白质,然而纤维素的结构复杂,很难被降解。一般的降解方式主要有机械降解、水解、热降解、氧化降解、光化学降解及酶(生物)降解等。但前几种方法有成本高、降解条件繁琐及易造成环境污染等缺点,而生物降解方法主要是应用纤维素酶来催化降解纤维素,因其高度的专一性和低成本成为了目前主要关注的一种手段。
因此,通过生物降解方法促使秸秆降解还田能够生物资源再利用,又解决胡乱丢弃或田间焚烧造成环境污染的巨大浪费。秸秆腐熟剂不仅能够减少秸秆无控焚烧带来的恶劣雾霾天气,还能使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快速腐熟,使秸秆中所含的有机质及磷、钾等元素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并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刺激作物生产,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强植物抗逆性,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作物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生物降解方法包括直接采用纤维素酶进行降解,或采用产或采用产纤维素酶的细菌或真菌进行发酵降解等。直接采用纤维素酶对纤维素进行降解需要对纤维素酶进行分离提纯,工艺繁琐,成本较高,因此采用具有产纤维素酶功能的细菌和真菌对纤维素进行发酵降解是较为经济有效的途径。产纤维素酶的细菌或真菌通常从自然界中分离纯化而来或经人工诱变获得。其中包括中国专利《一种黑曲霉菌株及其应用》CN 103305428 B,通过2×1016cm-2剂量离子束诱变和395Gy剂量60钴诱变,经初筛培养基初筛、产酶培养基复筛、遗传稳定实验后,得到了一种高产木聚糖酶的黑曲霉菌株。授权专利《一株烟曲霉菌株Bfum-5及其用途》CN 105002098 B,从土壤中分离纯化,经特定培养基筛出一株具有很强降解纤维素能力的烟曲霉菌株。由于该烟曲霉菌株在35℃下生长良好,50℃下必须保证其水分和菌活力的情况下,其降解能力才能有所保存,因此可以说明该菌株不耐高温。
由此可见,本领域有待进一步地发掘出更多的新菌株应用于纤维素降解,从而促进秸秆腐熟进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烟曲霉菌株,该菌株具备生长速度快,产孢能力强,耐高温的能力,可用于分解纤维素。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该烟曲霉菌株在促进秸秆腐熟中的应用,在缩短秸秆腐熟时间,提高腐熟效果上有显著作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烟曲霉菌株23#,其筛选过程如下:
1)利用初筛培养基从河北沧州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的曲霉,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为烟曲霉。
2)经初筛培养基初筛、产酶培养基复筛、遗传稳定实验后,得到了一种高产纤维素酶的烟曲霉菌株,并命名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 23#。该菌株已进行保藏,保藏单位名称: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2019年3月20日,保藏编号:CGMCC NO.171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农学院,未经天津农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46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