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少聚合反应器液相喷溅的超压泄放装置及多相反应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24588.6 | 申请日: | 2019-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5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冯俊杰;孙冰;姜慧芸;姜杰;石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金惠淑;刘兵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减少 聚合 反应器 喷溅 超压泄放 装置 多相 反应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化工设备安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减少聚合反应器液相喷溅的超压泄放装置及多相反应系统。所述超压泄放装置包括分离罐(1)、进料管(2)、排气管(3)、排料管(4)以及分离板(5),进料管、排气管、排料管分别连接在分离罐的侧壁、顶壁、底壁上,分离板设置在分离罐的内部并与侧壁间隔设置,分离板的板面与进料管的管口相对,在顶壁上还设置有防挡件(7),该防挡件(7)至少挡住来自进料管(2)的物料。多相混合物从进料管进入分离罐内部之后被分离板阻挡,在与分离板碰撞过程中,物料混合物中的气体和物料分离,大幅降低多相反应器超压泄放过程中的物料喷溅现象,有效降低物料喷溅对环境的污染和人员伤害的危险,保障化工设备安全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设备安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减少聚合反应器液相喷溅的超压泄放装置及多相反应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条件的波动、操作或控制失误等原因,造成物料或能量在反应器内的累积,容易引发设备超压破坏,甚至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因此,反应器内部超压后,需要通过安全泄放手段来及时排出反应器内的物料。
目前,针对单相泄放过程的研究与设计已相对成熟,但针对应用范围较广的多相反应器,由于其内部相间作用复杂,压力、速度波动较大,且往往伴随闪蒸等相变过程,实现合理的泄放设计仍存在诸多困难。
传统的安全泄放装置(安全阀、爆破片)大多不具备相间(气-液或气-固)分离的能力,同时由于泄放过程时间短,压力、速度大,作为传统的分离设备的三相分离器等难以适用高压高速多相泄放过程的分离,三相分离器主要通过密度差与界位控制实现油水相分离,无法实现不同相(例如,气-液或气-固)之间的分离,此外三相分离器中的捕雾器、过滤器、整流器等部件若应用于多相泄放过程时,极易造成憋压或堵塞,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随着多相反应器应用日趋广泛,许多过程涉及高压条件下的多相物料,压力控制不当、反应失控等状况引起的超压泄放过程往往存在气液夹带的风险,一旦物料喷溅,不仅造成物料损失,还存在人员伤害、燃爆等事故隐患和环境污染风险。
因此,目前需要提出一种超压泄放装置,以能够安全进行多相反应器泄放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安全进行多相反应器泄放过程的超压泄放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安全进行多相反应器泄放过程的多相反应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超压泄放装置,所述超压泄放装置包括分离罐、进料管、排气管、排料管以及分离板,所述进料管、所述排气管、所述排料管分别连接在所述分离罐的侧壁、顶壁、底壁上,所述分离板设置在所述分离罐的内部并与所述侧壁间隔设置,所述分离板的板面与所述进料管的管口相对,在所述顶壁上还设置有防挡件,该防挡件至少挡住来自所述进料管的物料。
优选地,所述进料管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分离板的板面倾斜向下设置。
优选地,所述分离板的板面为直平面。
优选地,所述分离罐内部设置有用于导流物料的导流件,该导流件设置于所述分离板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导流件的通道从上至下逐渐变小。
优选地,所述导流件的导流面为弧形面。
优选地,所述导流件沿水平方向设置有3至10个。
优选地,所述排料管上设置有排料阀。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多相反应系统,该多相反应系统包括多相反应器,该多相反应器包括泄压结构,所述多相反应系统还包括本发明提供的超压泄放装置,所述超压泄放装置的进料管与所述多相反应器的所述泄压结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45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