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税务征管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23359.2 | 申请日: | 2009-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8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田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卓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0 | 分类号: | G06Q40/00;G06Q30/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税务征管系统 银行接口装置 电子服务方装置 购买方装置 销售方装置 征管方装置 电子发票 电子服务 建立通信 税务信息 网络连接 银行帐户 用户装置 直接建立 不对称 参与方 购买方 时效性 销售方 联动 联接 真实性 采集 共享 申报 网络 银行 | ||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电子发票的税务征管系统及其方法,该税务征管系统及方法至少需要销售方、购买方、征管方、电子服务方和经办银行这五方的参与,确保了所采集申报税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和时效性;销售方装置、购买方装置、征管方装置、银行接口装置或者其他用户装置通过联接网络与电子服务方装置建立通信连接,也可以在参与方之间直接建立网络连接;可以使各个征管人共享征管信息,从而避免了信息不对称现象发生;此外,由于使用专门的银行接口装置,与经办银行帐户实现联动,确保了征管业务的完整性。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主张在2009年11月02日提交的关于“电子发票及其生成装置、税务征管系统和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102120628的权益,该申请在此通过引用而整体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税务征管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使用纸质发票对商品和服务购销活动进行管理和征税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主要的管理手段,纸质发票是目前最常用的发票流通形式,它以简单、易用、方便携带等优势而存在多年,但是纸质发票容易伪造,为了加强纸质发票的防伪功能,一些机构和个人发明了不少方法和系统。
中国专利申请CN1107990A(申请号95101303.3)公开了一种票据防伪开票机和识伪认证机及其防伪识别方法。按照该方法,用该票据防伪开票机开出的专用纸质票据,包括一个与开票内容有关的密码信息,用识伪认证机解密需认证发票的密文,得到明文,根据验证该明文信息与票据内容是否一致来确认该票据是否真实,开票内容不包括税目信息。
中国专利申请CN1553392A(申请号200310115956.8)公开了一种二维条码防伪发票专用章与防伪发票信息核验网络系统,按照该系统所示,把发票内容压缩成一个摘要信息,再用二维条码表示出来,打印在纸质发票上,验证时扫描二维条码获取摘要信息,再把收到的发票内容用相同压缩方法生成新的摘要信息,与扫描出来的摘要信息比较,相同则发票为真,否则就是伪造发票。
中国专利申请CN 1374607A(申请号01107625.9)公开了增值税发票的开票认证与查询方法及其信息管理系统, 按照该方法,开票方每次开票须向税务管理平台申请一个许可证号,并把该许可证号打印在纸质发票上,认证时通过许可证号向税务机关查询该发票的存根联和客户联是否一致。
目前的发票防伪认证系统和方法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纸质发票的印刷、分发、保管、销售成本高,由于发票的抵扣税款性质,使得税务机关要花费大量人员、柜台和装备进行管理;
2、纸质发票使用成本高,每个企业都要购置专门的针式打印机,打印时要多次调试以对准发票格式,办理申购、认证、作废、申报业务每次要到税务机关柜台,每次都要在不同柜台排队等候;
3、无法杜绝虚假发票的流通,由于纸质发票的属性,使其伪造容易,同时不同征管人如国税机构和海关机构采用不同的认证技术,信息不能在各个征管人之间共享,使得阴阳发票,用低税率商品发票替代高税率商品发票进行抵扣或退税等现象无法杜绝;
4、目前的发票使用方法主要解决增值税发票一种应用,没有解决其它税种发票的应用,使得纳税人和征管方无法实现全业务作业无纸化;
5、没有与经办银行的代办业务联动起来,无法及时反映税金帐户或结汇帐户变化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电子发票及电子发票生成装置,降低了现有技术中使用纸质发票进行税务征管的成本,使得征管信息得以共享,也提高了税务征管的管理效率、所申报税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时效性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卓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卓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33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