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低压控制架构和方法的高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22912.0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35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F·王;J·约翰逊;T·T·金姆;T·王;J·S·巴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喻新学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低压 控制 架构 方法 高压 系统 | ||
一种高压(HV)电气系统,其包括HV电气总线,执行电池管理系统(BMS)功能的低压(LV)控制器,以及连接到HV电气总线的可充电储能系统(RESS)。RESS具有连接到电压轨的接触器,电池组,产生表征组端电流的电压信号的电流传感器,连接到指定的电池单体的单体监测单元(CMU),用以测量相应的单体电压,以及处于CMU和LV控制器之间的电压隔离硬件。电压隔离硬件包括接触器,可能还包括变压器。RESS和LV控制器通过LV串行连接而相连,使得LV控制器执行指定的BMS功能,包括监测组端电流和控制接触器的打开/关闭状态。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其包括电气系统、电机和耦合负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电池领域,特别涉及具有低压控制架构和方法的高压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力传动采用一个或多个电机来产生转矩。所产生的转矩例如通过变速器或传动轴传递到耦合负载。当电机作为牵引电动机运行时,牵引电动机的相绕组通电所需的电能由可充电储能系统(RESS)提供。RESS包括多单体电池组、相关的电力电子器件和热调节硬件,且RESS可以通过常驻电池控制模块来控制,其中常驻电池控制模块通常被称为电池监测系统(BMS)。
BMS可用于监测RESS的硬件和软件组件的持续健康状况,以及控制电池组的充电和放电操作。由BMS执行的其他功能可以包括监测和报告电池组电压、各个单体电压和单体电流、荷电状态和温度。BMS还可以执行周期性的单体平衡操作以均衡各电池单体的荷电状态。使用相关的电路测量和监测各单体电压,以使电池单体保持在允许的电压窗口内,从而防止单体过早退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HV)电气系统。如下面参考各附图所述,低压(LV)控制架构将电池管理系统(BMS)功能转移到LV控制器中。LV控制器通过硬连线或无线方式连接到HV可充电储能系统(RESS)。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术语“高压”指至少60V的直流电压(60VDC),而“低压”指低于高压电平的电压电平,例如,12-15VDC的辅助电压电平。这里使用的术语“BMS功能”指的是限定的一组电池管理和车辆控制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响应于电池组和单体的电压和电流、荷电状态、接触器打开/关闭状态、高压互锁(HVIL)状态、充电状态、加热、通风和空调(HVAC)以及热控制的持续监测和控制决策。
本方法旨在对电池控制架构进行改进,其中,BMS功能在高压电平下存在于RESS中。将指定的BMS监测和控制功能从RESS转移到LV控制器可以释放RESS内宝贵的封装空间。进而,这样做可以改善电池组封装的灵活性,所公开的跨其他平台架构的通用性或可重用性,同时还提供如本文所述的附加好处。
LV控制架构可以由硬连线模拟和数字实现,以及由无线/射频(RF)实现。在各个公开的实施例中提供HV电压隔离。
在一实施例中的高压(HV)电气系统包括具有正电压轨和负电压轨的HV电气总线,用于在HV电气系统内执行指定BMS功能的LV控制器,和连接到HV电气总线的RESS。RESS具有分别连接到正电压轨和负电压轨的第一和第二组接触器。这种接触器用作电压隔离硬件,使得当接触器打开时,HV RESS与高压组件例如功率逆变器模块(PIM)、车载充电模块(OBCM)和辅助功率模块(APM)隔离。RESS还具有带有多个电池单体的电池组。电流传感器相对于电压轨之一放置。电流传感器输出电压信号,例如0-5VDC比例电压,以表征所测得的组端电流,即流入或流出电池组的电流。
单体监测单元(CMU)与指定的电池单体电连接,并被配置为测量相应的各单体电压。在某些硬连线实现中,电压隔离硬件可以设置在CMU和LV控制器之间。除了上述接触器之外,电压隔离硬件可能还包括变压器。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LV串行连接将RESS和LV控制器连接起来。BMS功能可以包括监测组端电流和响应于组端电流和/或其他运行状况来控制接触器的打开/关闭状态。
硬连线实施例中的电压隔离硬件可以与CMU之一组合或集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29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