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22562.8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1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姬芬竹;赵云海;李阳;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43;H01M10/6556;H01M10/6563;H01M10/6568;H01M10/653;H01M10/6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 冷却装置 碳纳米管 动力电池 冷却管 电动汽车 冷却模块 编织 冷却液 散热器 一维纳米材料 温度传感器 电池热量 积极意义 冷却单元 散热性能 有效冷却 直接安装 重要意义 控制器 编织管 储液箱 传统的 电池箱 轻量化 风扇 车架 可控 水泵 表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装置,该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装置包括动力电池单体、碳纳米管编织冷却管、动力电池冷却单元、动力电池冷却模块、水泵、冷却液、散热器、储液箱、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可控风扇等。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装置的不足,具体地,以碳纳米管编织管作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装置的冷却管,使冷却液流经碳纳米管编织冷却管并带走电池热量,实现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有效冷却。本发明的重要意义表现为动力电池冷却模块可直接安装在电动汽车车架上,省去了传统的电池箱,结构简单;同时由于碳纳米管是一种一维纳米材料,不仅散热性能好,而且密度低,采用碳纳米管编织冷却管能够有效降低冷却装置质量,对电动汽车轻量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装置,涉及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碳纳米管编织冷却管冷却装置,属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近年来我国重点发展的一种新能源车辆,行驶时可以实现零排放,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能源,电池温度影响动力电池性能和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因此,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方式及冷却装置至关重要。
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冷却方式主要有空气冷却、相变材料冷却、热管冷却和液体冷却等。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空气冷却因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被大多数汽车生产企业所采用,但由于空气换热系数小、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大,通常难以把电池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相变材料冷却不增加额外耗能设备,结构非常简单,但相变材料传热系数低,容易造成热量积聚,在极端工况下可能因热量不能及时散出而导致电池过热;热管冷却利用介质在热端蒸发后在冷端冷凝的相变过程实现热量快速传导,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热管吸液芯工艺复杂、成本高,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装置中的应用尚需开展深入研究;液体冷却散热强度大、冷却效果好,主要包括直接接触冷却和非直接接触冷却两种方式,其中直接接触冷却方式采用换热系数高且不导电的换热流体(冷却液),传热速率大、冷却强度高,但存在安全隐患,非直接接触冷却方式以普通冷却液为换热流体,但需要借助换热器件(冷却管、散热器等),使冷却液流经换热器件并带走电池热量,安全性好,缺点是需要额外的冷却管。因此,冷却管技术是液体冷却的关键,也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装置,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装置的不足,具体地,以碳纳米管编织管作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装置的冷却管,使冷却液流经碳纳米管编织冷却管并带走电池热量,实现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有效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25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