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雾化透气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22342.5 | 申请日: | 2019-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9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 发明(设计)人: | 杨淙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德荣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1/28;C08L27/06;C08K5/12;C08K5/526;C08K5/098;C08K5/544;C08K5/00;C08J5/18 |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窦贤宇 | 
| 地址: | 21115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雾化 混合料 透气膜 挤出造粒 制备 机械性能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双螺杆挤出机 羟丙甲纤维素 亚磷酸苯酯 紫外吸收剂 混合设备 物料通过 硬脂酸钡 真空条件 吹膜机 反应釜 偶联剂 透气性 吹膜 放入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雾化透气膜的制备方法,先将PP、羟丙甲纤维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PVC在混合设备中混合,得到混合料一;然后将混合料一放入反应釜中,在真空条件下升温后加入偶联剂,搅拌后降温,再加入亚磷酸苯酯,继续搅拌得到混合料二;然后在混合料二中加入紫外吸收剂和硬脂酸钡,混合后于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最后将挤出造粒后的物料通过吹膜机吹膜,得到防雾化透气膜。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得到的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以及防雾化性能和透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膜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雾化透气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PP)是由丙烯聚合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聚丙烯为无毒、无臭、无味的乳白色高结晶的聚合物,密度只有0.90-0.91g/cm3,是目前所有塑料中最轻的品种之一。它对水特别稳定,在水中的吸水率仅为0.01%,分子量约8-15万。成型性好,但因收缩率大(为1%-2.5%).厚壁制品易凹陷,对一些尺寸精度较高零件,很难于达到要求,制品表面光泽好。聚丙烯的化学稳定性很好,除能被浓硫酸、浓硝酸侵蚀外,对其它各种化学试剂都比较稳定,但低分子量的脂肪烃、芳香烃和氯化烃等能使聚丙烯软化和溶胀,同时它的化学稳定性随结晶度的增加还有所提高,所以聚丙烯适合制作各种化工管道和配件,防腐蚀效果良好。PP由于具有良好的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尤其是膜材料中,PP的应用广泛,如其由于自身绝缘性好而应用于电化学领域,还有应用于包装领域,也应用于农业领域如塑料大棚等。而对于PP为主体的膜材料来讲,由于其自身透气型差,因此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差而产生的雾化等性能缺陷往往使得其应用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防雾化透气膜的制备方法,在保证良好的机械性能的同时提高膜的防雾化和透气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雾化透气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步骤一,将以重量份计的PP20-30份、羟丙甲纤维素2-5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3份和PVC5-8份在混合设备中混合,得到混合料一;
步骤二,将混合料一放入反应釜中,在真空条件下升温至80-90℃,加入偶联剂1-2份,搅拌20-30分钟,然后降温至70-80℃,加入亚磷酸苯酯1-2份,继续搅拌20-30分钟,得到混合料二;
步骤三,在混合料二中加入紫外吸收剂0.8-1.5份和硬脂酸钡1-3份,混合后于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
步骤四,将挤出造粒后的物料通过吹膜机吹膜,得到防雾化透气膜。
进一步,所述的防雾化透气膜的制备方法,步骤一中混合的温度为40-50℃,混合时间20-30分钟。
进一步,所述的防雾化透气膜的制备方法,步骤二中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
进一步,所述的防雾化透气膜的制备方法,步骤二中真空条件的真空度为0.02-0.04MPa。
进一步,所述的防雾化透气膜的制备方法,步骤三中紫外吸收剂为UV-531。
进一步,所述的防雾化透气膜的制备方法,步骤三中挤出温度为180-190℃。
本发明提供的防雾化透气膜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同时具有良好的防雾化和透气性能,其中拉伸强度达到了15MPa以上,断裂伸长率达到了355%以上,防雾化性能达到了一级,透气性能达到了2600 WVTR/g/m2·24h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防雾化透气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德荣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德荣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23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