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区混合流式能量回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21890.6 | 申请日: | 2019-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0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永堂 |
| 主分类号: | F25B29/00 | 分类号: | F25B29/00;F25B41/00 |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梁翠荣 |
| 地址: | 264003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副换热器 主换热器 混合流 能量回收系统 内循环水箱 内循环 分区 壳程流体出口 壳程流体进口 内循环水管 热效率 管路连接 循环水泵 出水端 进水端 | ||
1.分区混合流式能量回收系统,它包括压缩机(1)和冷凝器(15),冷凝器(15)的出液端通过高压回液管(16)连接有高压储液器(32),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主换热器(7)和副换热器(11);主换热器(7)的壳体带有主换热器壳程流体出口(5)和主换热器壳程流体进口(26),副换热器(11)的壳体带有副换热器壳程流体出口(10)和副换热器壳程流体进口(22);所述的主换热器壳程流体进口(26)与副换热器壳程流体出口(10)之间通过过渡管(24)互相连接;主换热器(7)的壳体内安装有主换热单元,副换热器(11)的壳体内安装有副换热单元;主换热单元的介质进端连接有主换热器进端集管(3),主换热单元的介质出端连接有主换热器出端集管(8);副换热器(11)的介质进端连接有副换热器进端集管(9),副换热器(11)的介质出端连接有副换热器出端集管(12);主换热器出端集管(8)与副换热器进端集管(9)通过管路互相连接;主换热器进端集管(3)通过第一高压排气管(2)连接压缩机(1);副换热器出端集管(12)通过第二高压排气管(14)连接冷凝器(15);所述系统还包括内循环水箱(27),内循环水箱(27)的内循环进水端通过内循环水管(4)连接主换热器壳程流体出口(5),内循环出水端通过带有循环水泵的管路连接主换热器壳程流体进口(2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区混合流式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内端连接副换热器壳程流体出口(10)的副换热器出水管(13),该副换热器出水管(13)连接冷凝器(15)的水箱。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区混合流式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副换热器出端集管(12)通过第一分流管(19)连接有第一液封(20),第一液封(20)通过管路连接高压回液管(16)或者连接高压储液器(32)。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区混合流式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分流管(25),第二分流管(25)一端连接主换热器出端集管(8),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液封(28),第二液封28)通过连接管(21)连接第一液封(20),或者通过连接管(21)连接高压回液管(16),或者通过连接管(21)连接高压储液器(32)。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区混合流式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分流管(25),第二分流管(25)一端连接主换热器出端集管(8),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液封(28),第二液封(28)通过连接管(21)连接第一液封(20),或者通过连接管(21)连接高压回液管(16),或者通过连接管(21)连接高压储液器(3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区混合流式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高压排气管(2)、主换热器出端集管(8)与副换热器进端集管(9)之间的管路上或者第二高压排气管(14)带有油分离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永堂,未经李永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189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燥供暖供冷复合系统
- 下一篇:冷热双效分流式能量回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