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外光固化管道材料制造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20941.3 | 申请日: | 2019-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97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 发明(设计)人: | 郭渊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纽莱尔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70/34 | 分类号: | B29C70/3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31280 | 代理人: | 贾师英 |
| 地址: | 226001 江苏省南通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外 光固化 管道 材料 制造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外光固化管道材料制造工艺,包括干料铺陈、浸渍液配料、浸渍、折叠包装步骤;其中干料铺陈:按序叠压内膜、玻纤、外膜、无纺布;浸渍液配料:混合树脂、增稠剂、稀释剂、紫外光引发剂;浸渍:真空泵抽吸,浸渍液填充入干料半成品层间缝隙中,使充分浸润,并碾压,反复操作,晾干、保存。本发明的产品可长期在‑50~200℃温度范围内使用,预计使用年限可达70年左右,并且具有优越的耐磨性、抗冲击性、耐腐蚀性,具有重量轻便、方便施工、固化可靠、施工周期短、后期维护方便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极大的商业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紫外光固化管道材料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如今,地下管网的铺设也不断延伸到各个地方。由于受到输送、使用过程中的磨损、老化、腐蚀等影响,管道出现需要修复或者更换的情况。传统的地下管道修补需要先挖开地面,再进行修复和更换管道的施工,最后填补路面。这样的开挖施工方法效率低,对路面交通造成了诸多不便。
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从上个世纪70年代在发达国家兴起,近年来在我国也逐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该技术不仅效率高,且对周围的交通、环境、对其他管线的影响小,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其中,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技术(UV内衬)是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领域的其中一种,使修复地下管线工作达到了高效益、低消耗的效果。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材料(UV内衬)是一种用树脂浸渍的管材,通过人工工作井输送到准备整修的管道中并在那里进行硬化,从而使地下管道得到修复,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材料(UV内衬)提供额外的管道系统的支撑力,有了此种工艺,可以省却耗费巨大的开挖工作,极大的缩短修复周期,以及减少了整修路面和恢复环境的成本,对环境的影响很小。尤其,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材料(UV内衬)在安装和固化过程中产生明显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其具有其它工程塑料所无可比拟的耐磨损、耐冲击、耐腐蚀、耐高温等特性,不结垢、耐候性优良、减震吸收冲击能大、应力集中小、吸水率低、卫生无毒等优点。
因此,业界正在大力开发紫外光固化管道材料,各种原材料的改性工艺和成品材料的成型工艺层出不穷,但不同的管道材料,其在耐磨性、抗冲击性、耐腐蚀性、耐老化性、适用温度范围等方面参差不齐,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紫外光固化管道材料的制备工艺,尤其是耐老化性强和适用范围广的固化管道材料,以提高该种新技术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紫外光固化管道材料制造工艺,应用该工艺能得到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固化管道修复材料,尤其是具有优良耐老化性、适用温度范围宽的固化管道材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一种紫外光固化管道材料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干料铺陈:利用铺陈折叠机按照从下至上为内膜、玻纤、外膜、无纺布的顺序铺陈叠压,形成干料半成品;所述内膜和外膜分别采用单面粘胶和双面粘胶的透明胶材质;
(2)、浸渍液配料:将树脂、增稠剂、稀释剂、紫外光引发剂在混合容器中复配成浸渍液,备用;所述稀释剂相对于所述树脂为反应性稀释剂;
(3)、浸渍:在一封闭容器中,用真空泵抽吸至相对真空度高于-30mbar;将浸渍液填充入干料半成品层间缝隙中,使浸渍液与干料半成品充分浸润,并碾压,如此反复3~10次,浸渍温度在30℃以下,总浸渍时间在45-120min;浸渍完成后晾干,得到浸渍半成品,在15℃以下保存;
(4)、折叠包装:将浸渍半成品折叠、包装得到固化管道材料成品料。
作为优选,所述树脂为带乙烯基的聚酯树脂。带乙烯基的反应性的聚酯树脂在紫外光作用下可反应固化成为固化管道主要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透明胶的热塑性塑料成分为热塑性塑料。热塑性塑料可柔性弯曲延伸,对本发明使用的材料管道修复填充延伸不受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纽莱尔管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纽莱尔管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09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