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20905.7 | 申请日: | 201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65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吕春祥;王飞;孙同庆;尹大宇;李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D01F9/22 | 分类号: | D01F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 代理人: | 柴明英;梁永芳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 碳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低温碳化步骤:对密度为1.34~1.37g/cm3的预氧化纤维体进行低温碳化处理,得到低温碳化纤维体;其中,在所述低温碳化步骤中,根据所述预氧化纤维体的密度,控制所述预氧化纤维体的张力为A,且0<A≤5000CN;
高温碳化步骤:对所述低温碳化纤维体进行高温碳化,得到高温碳化纤维体;
后处理:对所述高温碳化纤维体进行后处理,得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在所述低温碳化步骤中,其中,所述预氧化纤维体的张力值A与所述预氧化纤维体的密度呈反比关系;
若所述预氧化纤维体的密度为1.34~1.345g/cm3,则对所述预氧化纤维体施加的张力为4200~5000CN;
若所述预氧化纤维体的密度为1.345~1.35g/cm3,则对所述预氧化纤维体施加的张力为3500~4200CN;
若所述预氧化纤维体的密度为1.35~1.355g/cm3,则对所述预氧化纤维体施加的张力为2750~3500CN;
若所述预氧化纤维体的密度为1.355~1.36g/cm3,则对所述预氧化纤维体施加的张力为2000~2750CN;
若所述预氧化纤维体的密度为1.36~1.365g/cm3,则对所述预氧化纤维体施加的张力为1300~2000CN;
若所述预氧化纤维体的密度为1.365~1.37g/cm3,则对所述预氧化纤维体施加的张力为600~1300C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低温碳化步骤中:使所述预氧化纤维体依次经过多个低温碳化温区进行低温碳化处理;其中,后一个低温碳化温区比前一个低温碳化温区的温度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温碳化处理的温度为300~900℃;和/或
在所述低温碳化步骤中,纤维的停留时间为1-4min。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温碳化温区的个数为5~7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温碳化温区的个数为6个,具体为:300~400℃的第一低温碳化温区、400~500℃的第二低温碳化温区、500~600℃第三低温碳化温区、600~700℃的第四低温碳化温区、700~800℃第五低温碳化温区及800~900℃第六低温碳化温区。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温碳化步骤中:使低温碳化纤维体依次经过多个高温碳化温区进行高温碳化处理;其中,
后一个高温碳化温区比前一个高温碳化温区的温度高;且在所述高温碳化步骤中,纤维的停留时间大于40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温碳化步骤中,纤维的停留时间为0.5~2min。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温碳化处理的温度为1000~150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高温碳化步骤中,控制所述低温碳化纤维体的张力为B,其中,0<B≤8000CN。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碳化温区的个数为3~6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090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具有牵伸系统的双侧环锭纺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