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体内病灶精准定位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15241.5 | 申请日: | 2019-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8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葆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葆春 |
| 主分类号: | A61B34/20 | 分类号: | A61B34/20;A61B90/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70000 海南省***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标签 精准定位 体内病灶 微型智能 智能探测器 标签 固定钳 内窥镜 读取 微创手术工具 抗干扰能力 控制线路板 微电脑系统 电源插座 定位精准 检测软件 射频技术 探测天线 天线插头 天线插座 耦合线圈 发声器 连接口 探测头 体积小 推送器 微距离 按键 除能 卡扣 显示器 自制 电池 提示 芯片 开发 | ||
1.一种人体内病灶精准定位系统,包括:微型智能标签(1)、固定钳(2)和智能探测器(3),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钳(2)固定微型智能标签(1),尾部连接口(8)与内窥镜推送器(9)相连接;微型智能标签(1)固定在固定钳(2)上,通过内窥镜推送器(9)置于人体内的病灶上,所述智能探测器(3)可精准探测到微型智能标签(1)并确定病灶位置;
智能探测器内配置微距离检测处理系统,包括微距离检测模块、微处理器、微距离检测软件,通过分析;由智能探测器的探测天线接收到强弱不同的信号,经放大器处理后输出信号,再经微距离检测模块取样、整形后发送到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对数据处理后读出距离数据,由显示器显示出距离数值,另一路通过发声器产生提示音或语音读出距离数值,所述微距离检测模块内置微距离检测软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内病灶精准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钳(2)一端有2组或2组以上的用于固定微型智能标签(1)的卡扣(7),使用时由内窥镜推送器(9)通过内窥镜管道进入到人体内,将固定钳(2)连同微型智能标签(1)一起固定在体内的病灶上,不被掉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内病灶精准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智能标签(1)包括耦合线圈(4)、芯片(5)和外壳(6),当耦合线圈(4)接收到智能探测器(3)发射的磁场后,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激活芯片(5),并发送出存储的信息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内病灶精准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探测器(3)由探测头外壳(10)、探测天线(11)、控制线路板(12)、按键(13)、显示器(14)、发声器(16)、电池(17)、电源插座(18)、天线插头(19)和天线插座(20)组成,所述探测头(10)内装有探测天线(11),通过插头(19)可与智能探测器(3)上的插座(20)连接或分离,探测头的外形可以是直管状也可以是弯管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内病灶精准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探测器的电路,包括射频接收器电路、放大器、编解码器的电路图,射频接收器包括芯片U3以及与芯片U3连接的多个电阻、电容的外围电路,探测天线的电路包括射频震荡电路和射频处理电路,所述射频震荡电路包括芯片U4及与U4连接的多个电容、电阻组成的外围电路,所述射频处理电路包括芯片U8以及与U8连接的多个电容、二极管组成外围电路,探测天线与微距离检测模块电路连接,微距离检测模块电路包括芯片U2以及多个电阻、电容以及开关组成的外围电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体内病灶精准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探测天线的第一级交流放大信号输入到微距离检测模块正向输入端,微处理器的电压调节电路输入到相同比较器负向输入端,此路微距离检测模块输出接入微处理器的输入脚,作为比较结果判定;微距离检测软件通过交流分量判定信号强度,当微型智能标签越接近探测天线的距离,信号由弱变强;
当微型智能标签靠近探测天线时,微处理器产生的每一个信号数据的上下沿都将产生中断,在中断中微处理器进行数据解析,同时也进行运放输出信号判定,当运放输出为0时,以一个单位递减主控IC调节电压输出;当运放输出为1时,以一个单位递增微处理器调节电压输出,直到运放输出0,进行动态平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内病灶精准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探测器(3)能接收微型智能标签(1)发出来的信息,通过内部解读器读取信息,送至中央信息微处理系统及微距离检测模块进行有关数据处理解码并读出信息码及距离数值;微型智能标签(1)内芯片(5)存储的信息为预先编制的多位信息码,显示器(14)能显示出与标签之间的距离数值以及信息码,发声器(16)能产生提示音或语音读出距离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葆春,未经王葆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524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