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准Z源逆变器降低开关频率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15186.X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07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吴春;杨佳磊;陈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逆变器 降低 开关 频率 模型 预测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准Z源逆变器降低开关频率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准Z源逆变器的模型,过程如下:
1.1,准Z源逆变器在输出侧的电压方程为
式中,iout是输出电流,Vout是输出电压,R、L为负载电阻和负载电感;
1.2,准Z源逆变器非直通状态下和直通状态下的电容和电压方程
非直通状态下:
直通状态下:
式中,vin是电源电压,vC1是电容电压,RL1是电感的杂散电阻,iL1是电感电流,iinv是各个开关状态下的输出电流,L1和C1是准Z源网络中的电感和电容;
1.3,采用欧拉法对控制变量在采样周期为Ts的条件下进行采样,得到如下离散时间模型方程:
记当前采样时刻为tk,下一个采样时刻为tk+1,上一个采样时刻为tk-1,式中Ts为采样周期,iout(k)表示tk时刻的输出电流采样值,iout(k-1)表示tk-1时刻的输出电流值,vC1(k)表示tk时刻的电容电压采样值,vC1(k-1)表示tk-1时刻的电容电压值,iL1(k)表示tk时刻的电感电流采样值,iL1(k-1)表示tk-1时刻的电感电流值;
1.4,将公式(4)分别代入公式(1)、(2)和(3),代入完成之后将k用k+1替换,之后得到tk+1时刻的输出电流预测值iout(k+1)、电感电流预测值iL1(k+1)和电容电压预测值VC1(k+1);
输出电流的预测值:
在非直通状态下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的预测值
在直通状态下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的预测值
式中,Vout(k+1)是输出电压矢量的预测值;
步骤2,对准Z源逆变器的电压信号、电流信号物理量进行采样,过程如下:
在tk时刻,对准Z源逆变器的电压信号、电流信号等物理量进行采样,具体采样内容包括:电感电流iL1和电容电压VC1以及输出负载三相电流ia、ib和ic,之后将负载三相电流ia、ib和ic经过Clark变换得到三相负载电流的α、β轴上的分量iα、iβ,记iout=iα+jiβ
步骤3,对各个物理变量的参考值进行计算,过程如下:
3.1,电感电流iL1_ref和电容电压VC1_ref参考值的计算
通过给定的输出有功功率参考值Pout_ref得电感电流的参考值iL1_ref,通过给定的直流母线峰值电压Udc_ref和电源电压vin得到电容电压的参考值VC1_ref
3.2,计算负载三相电流的参考值iout_ref
通过给定的输出有功功率参考值Pout_ref得到负载三相电流峰值的参考值A,
记iout_ref=iα_ref+jiβ_ref
式中ia_ref、ib_ref和ic_ref分别为单位三相输出电流;
3.3,各个物理量在tk+1时刻值的计算
由于iL1_ref和VC1_ref是常值,所以tk+1时刻iL1_ref(k+1)的值等于iL1_ref(k)
同理得tk+1时刻VC1_ref(k+1)的值等于VC1_ref(k)
由于iout_ref不是常值,需用矢量角补偿的方法来得到iout_ref(k+1)
步骤4,将步骤2采样到的电压电流代入预测环节可以得到tk+1时刻的三相负载电流iout(k+1)、非直通状态下的电感电流iL1(k+1)和电容电压VC1(k+1)以及直通状态下的电感电流iL1(k+1)和电容电压VC1(k+1);
步骤5,设计代价函数,在代价函数中加入降低开关频率的权重项,之后将八种输出电压矢量代入到系统离散模型中,得到tk+1时刻的各个变量的预测值,最后将八种输出电压矢量各自对应的各个控制变量的预测值代入到代价函数中去;
式中Vout(k-1)为前一个时刻所确定的输出电压矢量,Vout(k)表示八种输出电压矢量,λi、λc、λl和λf分别为输出电流、电容电压、电感电流和开关频率的权重因子;
步骤6,将步骤5计算得到的最优开关状态作为当前时刻tk的开关状态,tk+1的开关状态也由上面的步骤得到,以此不断循环,直到出现停机指令,循环结束;
所述步骤4中,准Z源逆变器开关状态共有八种,八个开关状态分别对应八种输出电压矢量,八种输出电压矢量分别为一种传统零矢量、六种传统有效矢量和一种直通矢量,直通矢量选取三相直通;
所述传统零矢量,S1=0,S2=1,S3=0,S4=1,S5=0,S6=1,输出电压矢量V0=0;
所述传统有效矢量有六个,分别是:
1)S1=1,S2=0,S3=0,S4=1,S5=0,S6=1,输出电压矢量V1=(2/3)Vdc;
2)S1=1,S2=0,S3=1,S4=0,S5=0,S6=1,输出电压矢量
3)S1=0,S2=1,S3=1,S4=0,S5=0,S6=1,输出电压矢量
4)S1=0,S2=1,S3=1,S4=0,S5=1,S6=0,输出电压矢量V4=-(2/3)Vdc;
5)S1=0,S2=1,S3=0,S4=1,S5=1,S6=0,输出电压矢量
6)S1=1,S2=0,S3=0,S4=1,S5=1,S6=0,输出电压矢量
所述直通矢量,S1=1,S2=1,S3=1,S4=1,S5=1,S6=1,输出电压矢量V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518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