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漂极低功耗线性稳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14672.X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7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陈超;杨军;刘新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F1/567 | 分类号: | G05F1/567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漂极低 功耗 线性 稳压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漂极低功耗线性稳压器,包括9个PMOS管,分别为PMOS管PM1到PMOS管PM9;两个电阻,分别为电阻R1和电阻R2;两个电容,分别为电容C1和电容C2;两个NMOS管,分别为NMOS管NM1和NMOS管NM2。本发明的稳压器将传统线性稳压器的闭环控制融合进基准电压产生电路。以最少的电流支路与晶体管数实现了极低功耗下低温漂的线性稳压功能。具有结构简单、静态功耗低、输出驱动范围大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电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温漂极低功耗线性稳压器。
背景技术
在手持终端及物联网络节点等应用场合,功耗水平直接制约了电池的连续供电时间。为尽可能降低平均功耗,电源管理模块通过定时唤醒的方式尽可能压缩电路的活跃时间。在大多数时间中芯片处于待机或者休眠模式,此时只有低速时钟电路和存储模块仍然维持供电,而工作电流也下降到几个微安或者更低的程度。因此线性稳压器自身的静态功耗必须足够低以维持高能效。传统的线性稳压器需要带隙基准电路提供不随温度和电压变化的稳定参考电压,再由闭环的驱动电路产生稳定输出电压。从功耗层面上看,独立的带隙基准电路和稳压驱动电路含有众多电流支路,包含若干放大器和偏置电路,不利于实现低偏置电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低温漂极低功耗线性稳压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方法是:一种低温漂极低功耗线性稳压器,包括9个PMOS管,分别为PMOS管PM1到PMOS管PM9;两个电阻,分别为电阻R1和电阻R2;两个电容,分别为电容C1和电容C2;两个NMOS管,分别为NMOS管NM1和NMOS管NM2;
所述的PMOS管PM1的源极接电源,PMOS管PM1的栅极接PMOS管PM2的源极,PM1的漏极接电阻R2的正极,电阻R2的负极接地;
PMOS管PM2的栅极接PMOS管PM1的漏极,PMOS管PM2的漏极接地;
电容C1的正极接PMOS管PM2的栅极,电容C1的负极接地;
PMOS管PM3的源极接电源,PMOS管PM3的栅极接PMOS管PM2的源极,PMOS管PM3的漏极接NMOS管NM1的漏极;
NMOS管NM1的栅极接第一NMOS管的漏极,NMOS管NM1的源极接地;
PMOS管PM4的源极接电源,PMOS管PM4的栅极接PMOS管PM2的源极,PMOS管PM4的漏极接NMOS管NM2的漏极;
NMOS管NM2的栅极接NMOS管NM1的漏极,NMOS管NM2的源极接电阻R1的正极;电阻R1的负极接地;
PMOS管PM5的源极接电源,PMOS管PM5的栅极接PMOS管PM9的漏极,PMOS管PM5的漏极接PMOS管PM6的源极;
PMOS管PM6的栅极接NMOS管NM2的源极,PMOS管PM6的漏极接PMOS管PM7的漏极,PMOS管PM7的栅极接NMOS管NM1的漏极,PMOS管PM7的源极接地;
PMOS管PM9的源极接电源,PMOS管PM9的栅极接PMOS管PM2的源极;
PMOS管PM8的源极接PMOS管PM9的漏极,PMOS管PM8的栅极接PMOS管PM6的漏极,PMOS管PM8的漏极接地;
电容C2即为线性稳压器的负载电容,电容C2的正极接PMOS管PM5的漏极,电容C2的负极接地。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46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