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帘线一体化缠绕增强橡胶空气弹簧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14423.0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96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帅长庚;成玉强;何琳;吕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04 | 分类号: | F16F9/04;F16F9/36;F16F9/5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涂洁 |
地址: | 43003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缠绕 增强 橡胶 空气 弹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帘线一体化缠绕增强橡胶空气弹簧,技术方案包括上、下法兰以及与上、下压紧环硫化成一体的囊体,所述上法兰经上紧固件与上盖板连接,所述下法兰经下紧固件与下盖板连接,所述囊体与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分别设有上、下压紧环,所述囊体外套有与上盖板连接的约束法兰,所述囊体由内胶层、骨架层和外胶层构成,所述内胶层分别与上法兰和下法兰硫化成一体;所述外胶层分别与上压紧环和下压紧环硫化成一体,所述骨架层中的帘线对内胶层及上下法兰进行交叉网状缠绕,形成可将上下法兰捆绑为一体的、网状结构的帘线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振元件,具体的说是一种帘线一体化缠绕增强橡胶空气弹簧。
背景技术
空气弹簧是一种具有非线性静、动态刚度的减振元件,它可利用空气压缩的非线性刚度和阻尼特性来隔离振动和冲击,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动力、机械、精密仪器等装置的隔振或作动设计。
空气弹簧的承载能力取决于囊内气体压力,对于应用安装空间较小的场合,必须大幅提高囊内工作压力,减小空气弹簧尺寸,以满足使用安装空间要求。囊内工作压力的大幅提高对其接头强度和气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空气弹簧囊体和盖板接头结构形式一般采用囊体硫化自密封式(中国专利号201710538102.2),螺栓法兰挤压式(中国专利号201721709826.0)、或卷边自密封式(中国专利号201380073617.X),但都不能满足高压大承载时空气弹簧接头抗拔脱性及高气密性要求。
《高压大载荷空气弹簧》(中国专利号200710051635.4)采用三法兰一体化的接头结构形式,即囊体的骨架层在中间法兰上绕一圈后再由外法兰和压紧法兰压紧硫化为一体,其改进了囊体和盖板的接头结构,提高了抗拔脱能力。但此结构靠法兰压紧骨架层形成的摩擦力来保证其抗拔脱能力,当空气弹簧直径较大,工作压力进一步提高,或是在受到外界冲击而囊体产生较大变形的情况下,帘线还是会从夹紧的法兰中拔脱出来,另外这种结构的法兰开口较大,对密封性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强度高、气密性好、抗拔脱性能优异的帘线一体化缠绕增强橡胶空气弹簧。
技术方案包括上、下法兰以及与上、下压紧环硫化成一体的囊体,所述上法兰经上紧固件与上盖板连接,所述下法兰经下紧固件与下盖板连接,所述囊体与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分别设有上、下压紧环,所述囊体外套有与上盖板连接的约束法兰;所述囊体由内胶层、骨架层和外胶层构成,所述内胶层分别与上法兰和下法兰硫化成一体,所述外胶层分别与上压紧环和下压紧环硫化成一体;所述骨架层中的帘线对内胶层及上下法兰进行交叉网状缠绕,形成可将上下法兰捆绑为一体的、网状结构的帘线层。
所述骨架层至少含有帘线层。
所述骨架层由多层交错布置的帘线层和橡胶层组成。
所述上法兰或下法兰上开有进气口,开有进气口的法兰对应的盖板上开有气孔,所述进气口经气孔与气嘴连接。
开有进气口的法兰顶面设有环形凸台,开有气孔的盖板底面设有与环形凸台对应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有环形密封圈,所述环形凸台对应卡入环形凹槽中。
所述法兰的进气口处对应设有固定在盖板上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由硫化成一体的上层橡胶层和下层金属盘构成,所述橡胶层的周部设有开口向下的环形凹槽口,所述环形凹槽口的外壁与所述法兰进气口的壁面接触;所述密封件上也对应开有与所述气孔连通的气口。
还包括有位于囊体内的内置限位器,所述内置限位器通过紧固件安装在下法兰上。
还包括有位于约束法兰外的外置限位器,所述外置限位器通过紧固件安装在下盖板上;所述约束法兰上设有与所述外置限位器配合的限位板。
所述外置限位器包括限位金属架和限位橡胶层。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44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制式空气弹簧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复合缓冲阻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