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催化剂梯度的膜电极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12175.6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9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冯聪;曲坤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92 | 分类号: | H01M4/92;H01M8/1004;B82Y3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质子交换膜 催化剂层 膜电极 催化剂纳米颗粒 催化剂 导电载体材料 离子型聚合物 界面连接 应力分布 混合物 电极 铂颗粒 界面处 驱动力 制备 递增 腐蚀 缓和 | ||
1.一种具有催化剂梯度的膜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的质子交换膜(6)和分别设于质子交换膜(6)两侧的催化剂层;
所述的催化剂层为催化剂纳米颗粒、导电载体材料和离子型聚合物构成混合物,所述的催化剂纳米颗粒在催化剂层中的载量由靠近质子交换膜(6)处自内至外分别向两侧梯度递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催化剂梯度的膜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层包括位于质子交换膜(6)一侧的阳极催化层(5)和另一侧的阴极催化层(7);
所述的阳极催化层(5)中催化剂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为20%,所述的阴极催化层(7)中催化剂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为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催化剂梯度的膜电极,其特征在于,催化剂层中催化剂的载量由靠近质子交换膜(6)处向两侧呈三级梯度递增;
其中,第一级催化层(8)中催化剂载量占阳极/阴极侧催化总量的15%~20%;
第二级催化层(9)中催化剂载量占阳极/阴极侧催化总量的30%~35%;
第三级催化层(10)中催化剂载量占阳极/阴极侧催化总量的45%~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催化剂梯度的膜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级催化层(8)中催化剂载量占阳极/阴极侧催化总量的17%;
所述的第二级催化层(9)中催化剂载量占阳极/阴极侧催化总量的33%;
所述的第三级催化层(10)中催化剂载量占阳极/阴极侧催化总量的5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催化剂梯度的膜电极,其特征在于,第一级催化层(8)、第二级催化层(9)和第三级催化层(10)的厚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催化剂梯度的膜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纳米颗粒为铂纳米颗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催化剂梯度的膜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铂纳米颗粒的平均尺寸为1~3n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催化剂梯度的膜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载体材料为活性炭、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纳米管阵列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催化剂梯度的膜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载体材料为石墨烯。
10.一种权利要求1中具有催化剂梯度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Pt/C催化剂,将Pt/C催化剂与离子型聚合物均匀混合,得到催化剂层混合物,按照Pt的质量分数梯度递增制备多组催化剂层混合物;
S2:将每组催化剂层混合物由质子交换膜(6)一侧进行逐层喷涂,使得催化剂纳米颗粒在催化剂层中的载量由靠近质子交换膜(6)侧向远离侧梯度递增;
S3:以S2中相同的方式完成质子交换膜(6)另一侧的喷涂,得到均具有多层结构的阳极催化层(5)和阴极催化层(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217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