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位于入海口处的海砂淡化船及其淡化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12094.6 | 申请日: | 2019-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89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 发明(设计)人: | 高建明;赵亚松;左媛;陈雪梅;刘川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4B20/02 | 分类号: | C04B20/02;C04B14/06;B63B35/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曹翠珍 |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位于 入海口 淡化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位于入海口处的海砂淡化船及其淡化方法,该海砂淡化船位于入海口处的淡水区域,由两套完全相同、对称平行分布的淡化装置构成,可直接利用河水淡化海砂,处理后的废液为盐水,能直接排放入海。海砂淡化步骤为:1)从进料口倒入海砂,经过振动筛进入到固液搅拌筒中;2)通过螺旋推进器将海砂向上游方向推进;3)通过增压器在进水口设置水压,水流方向与海砂推进方向相反,对海砂进行淡化;4)淡化后海砂通过螺旋推进器从出料口出料。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海砂淡化过程淡水来源与废水处理问题,同时具有淡化效率高、能耗低、移动方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砂淡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位于入海口处的海砂淡化船及其淡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建筑领域所消耗的砂石骨料十分巨大。河砂作为混凝土中细骨料的主要来源,被大规模无节制的开采。但河砂的过度开采会破坏河床,影响航道的安全和河堤的防护作用,同时也会伤害水生动植物,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我国海域面积广阔,拥有丰富的海砂资源,对海砂的科学开采与利用能够缓解河砂资源不足的问题,是解决建筑行业飞速发展与河砂资源限制矛盾的有效途径。
海砂中含有大量的氯盐,直接利用于工程建设会严重侵蚀钢筋,导致建筑物寿命大幅缩短。我国对海砂的使用作出严格的规定,在《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206-2010中明确规定钢筋混凝土中海砂氯离子含量不能高于0.03%。而从海洋中开采出的海砂其氯离子含量远远高于该值,因此需要将海砂淡化处理后方可使用。
目前,关于海砂淡化技术主要可分为长期堆置法、直接冲洗法和机械洗涤法等。长期堆放法是将海砂在砂场堆放一定厚度,靠自然净化,少则数月,多则几年。此法虽操作简单但效率低,效果一般。而直接冲洗法和机械洗涤法均普遍存在能耗大,需要考虑淡水消耗和废水排放的问题。我国当前关于海砂淡化船的公开专利并不多见,从已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CN103303439A 和实用新型专利CN207254523U可知,现有的海砂淡化船仍需要从陆地运输淡水至淡化船,工序复杂,处理成本偏高。因此,现有的海砂淡化船及淡化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与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位于入海口处的海砂淡化船及其淡化方法,该发明可以有效解决海砂淡化过程淡水来源与废水处理问题,同时具有淡化效率高、能耗低、移动方便等优点。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位于入海口处的海砂淡化船,主要包括主船体,主船体内由两套完全相同、对称平行分布的淡化装置构成,每套淡化装置由进料口、固液搅拌筒、进水口和出料口组成,所述进料口下端连接振动筛,振动筛下方为垂直放置的出水筒,所述固液搅拌筒右端连接电机,所述固液搅拌筒内部设置螺旋推进器。
优选地,所述进水口上端连接增压器。
优选地,所述出水筒的筒壁上密布小孔。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位于入海口处的海砂淡化船的淡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装砂:将需要淡化的海砂送入储存海砂的海砂运输船,海砂运输船从海上航行至入海口,停靠在海砂淡化船下游处,将海砂卸载到海砂淡化船中;
2)加注淡水:打开进水口与增压器,将淡河水注入到固液搅拌筒;
3)洗涤淡化:海砂经过进料口进入,先经过入口处振动筛进行初步筛选,进入出水筒(4),海砂通过螺旋推进器在固液搅拌筒中向前推进;
4)出料:清洗淡化后的海砂经由螺旋推进器被推送到出料口,出料口推出的海砂则由上游处的淡化砂运输船装载并经由河流运往各个码头。
优选地,所述增压器在进水口上设置水压,固液搅拌筒中水流方向与海砂推进方向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20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