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登山用动力绳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11867.9 | 申请日: | 2019-05-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7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其飚;朱华琴;覃海芳;邓忠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艺盟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7B1/04 | 分类号: | D07B1/04 |
| 代理公司: | 厦门加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4 | 代理人: | 王春霞 |
| 地址: | 361027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绳 登山 尼龙纤维 加捻纱 热水浴 制造 并线 合股 绳皮 绳芯 热处理 标准要求 高弹性能 生产加工 抖绳 加捻 编织 媒介 生产 统一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登山用动力绳及其制造方法,其中,该登山用动力绳制造方法包括:步骤1、将尼龙纤维合股并线,加捻,制得绳芯加捻纱;步骤2、将尼龙纤维合股并线,制得绳皮纱;步骤3、将步骤1制得的绳芯加捻纱和步骤2制得的绳皮纱进行编织,制得绳缆;步骤4、将步骤3制得的绳缆进行热水浴处理,并经干燥和抖绳,制得动力绳成品。本发明提供的登山用动力绳制造方法通过对热处理媒介和工艺进行革新,对动力绳进行统一的热水浴处理,使得动力绳具有高强高弹性能,同样能够获得不低于EN和UIAA标准要求的动力绳,为动力绳的生产加工提供另外一套生产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纺织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登山用动力绳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登山用动力绳是登山攀岩运动员系在身上,当发生坠落时起到缓冲作用的救生绳缆。动力绳除了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力外,还必须具有较好的伸长性能,但并非绳缆能够伸长得越长越好,而是应该寻求强力和伸长性能的平衡。按照CE和UIAA标准的相关要求,动力绳双生作用于物体的冲击力不得大于8KN,伸长量小于40%,最小坠落次数为5次,其目的在于确保冲击力不宜太大,否则会导致人体受伤,同时又不能像蹦极一样,发生回弹,避免造成使用人员的二次伤害。一般而言,绳缆的强力越高其伸长越小,伸长越大强力越低,因此能否解决二者的矛盾成为登山绳质量的关键。
在选材上,尼龙纤维的强伸性是比较理想的材料,然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弹性,确保足够的伸长,还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热处理,使纤维内部的弹性得到充分的释放。中国专利ZL201610544031.2(一种新型登山绳索)和ZL200510053900.3(登山绳及其制造方法)等专利均提到了热处理。从目前的工艺看,动力绳的热处理基本上都是通过蒸纱的方式,在纤维层面进行处理,获得高强高弹的尼龙纤维股纱,然后进行编织。蒸纱方式的热处理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方法,然而该方法由于在纱线阶段进行蒸纱,工艺流程比较长,而且加捻过程等容易引起长度的不均匀,导致纤维强力利用率下降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传统登山用动力绳采用蒸纱的方式生产,过存在流程过长,容易在后续编织等加工过程中引入张力不匀导致绳缆性能下降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对热处理媒介和工艺进行革新,对动力绳进行统一的热水浴处理,使得动力绳具有高强高弹性能,同样能够获得不低于EN和UIAA标准要求的动力绳,为动力绳的生产加工提供另外一套生产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登山用动力绳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尼龙纤维合股并线,加捻,制得绳芯加捻纱;
步骤2、将尼龙纤维合股并线,制得绳皮纱;
步骤3、将步骤1制得的绳芯加捻纱和步骤2制得的绳皮纱进行编织,制得绳缆;
步骤4、将步骤3制得的绳缆进行热水浴处理,并经干燥和抖绳,制得动力绳成品。
进一步地,步骤1中加捻工序采用S捻向和Z捻向。
进一步地,步骤1中加捻工序包括初捻和复捻;其中,S捻向和Z捻向复捻纱各占一半。
进一步地,步骤3中编织工序是在24锭、36锭、48锭或者64锭编织机上完成的编织。
进一步地,步骤3中绳皮的编织角度为30°-45°。
进一步地,步骤4中热水浴工序的水浴温度为95℃-100℃,水煮时间为10-30min。
进一步地,步骤4中干燥工序采用微波和热风共同干燥处理。
进一步地,步骤4中干燥工序的干燥温度为120℃-135℃,绳缆在该温度维持5-8min;干燥过程采用低张力牵伸,张力不超过绳缆断裂强力的1%。
进一步地,步骤4中抖绳工序采用三角形、四边形或者六边形滚轴作为打手,对登山绳进行鞭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艺盟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艺盟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18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