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层压裂直井产能预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08401.3 | 申请日: | 2019-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07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任允鹏;李超;孙渡;牛祥玉;贾艳平;孟阳;韩国庆;杨海中;李准;徐永辉;陈辉;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9/00;E21B43/26;G06F30/28;G06F30/23;G06T17/20;G06F113/08;G06F119/14;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天尧;任默闻 |
地址: | 257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压 裂直井 产能 预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层压裂直井产能预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分层压裂直井的油藏参数,建立分层压裂直井的油藏渗流模型;根据分层压裂直井的裂缝参数,建立分层压裂直井的裂缝渗流模型;对分层压裂直井的裂缝进行网格划分,获得多个裂缝网格;对每一裂缝网格,获得该裂缝网格的中心处的压降模型,建立该裂缝网格的考虑裂缝导流能力时效性的离散化的裂缝渗流数值模型,获得分层压裂直井的油藏与裂缝流动耦合模型;根据分层压裂直井的油藏与裂缝流动耦合模型,获得分层压裂直井的产能。本发明可以预测分层压裂直井产能,计算速度快,且考虑了流体在裂缝内的流动以及裂缝导流能力的时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藏产能的预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分层压裂直井产能预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致密油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之一,分布广泛且开发潜力巨大。但由于其储层致密,渗透率低,连通性差,开发难度很大。尤其针对含有多个储层,储层物性和非均质性较差的致密油藏,为了提高开采效率,多采用分段压裂垂直井的开采方式进行开采。但该开采工艺一次施工不能压开所有油层,多次压裂施工又会大幅度增加单井压裂成本。为得到最好的增产效果,使用分层压裂——对非均质性严重的纵向多产层进行分层压裂,暨针对每个储层结合其物性分别压裂,以提高压裂效果。
目前,对于分层合采油藏产能的研究主要针对多层合采直井(未压裂),而针对分层压裂井的产能解析模型虽然计算和形式比较简单却又很少考虑流体在裂缝内的流动,只是将各层流入裂缝的流量进行简单的叠加,得到总的流量;现存的数值模型虽然能相对准确地描述分层压裂直井的特点但是建模过程复杂,需要对储层和裂缝进行网格划分,裂缝和储层由于尺寸的差异较大,往往不能使用一套网格(同一规格的网格),所以在划分网格的时候往往需要在裂缝附近进行加密,为了保证建模和模拟的精度,一般还需要进行对数加密,因此计算速度慢。另一方面现存的针对分层压裂直井的产能模型,很少考虑裂缝导流能能力随时间的变化这一实际情况,导致计算结果和实际的生产结果具有较大的出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分层压裂直井产能预测方法,用以预测分层压裂直井产能,计算速度快,且考虑了流体在裂缝内的流动以及裂缝导流能力时效性,该方法包括:
根据分层压裂直井的油藏参数,建立分层压裂直井的油藏渗流模型;
根据分层压裂直井的裂缝参数,建立分层压裂直井的裂缝渗流模型;
对分层压裂直井的裂缝进行网格划分,获得多个裂缝网格;
对每一裂缝网格,根据分层压裂直井的油藏渗流模型,获得该裂缝网格的中心处的压降模型;
对每一裂缝网格,根据分层压裂直井的裂缝渗流模型和裂缝导流能力时效性计算模型,建立该裂缝网格的考虑裂缝导流能力时效性的离散化的裂缝渗流数值模型;
根据所有裂缝网格的中心处的压降模型,和所有裂缝网格的考虑裂缝导流能力时效性的离散化的裂缝渗流数值模型,获得分层压裂直井的油藏与裂缝流动耦合模型;
根据分层压裂直井的油藏与裂缝流动耦合模型,获得分层压裂直井的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分层压裂直井产能预测装置,用以预测分层压裂直井产能,计算速度快,且考虑了流体在裂缝内的流动以及裂缝导流能力时效性,该装置包括:
油藏渗流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分层压裂直井的油藏参数,建立分层压裂直井的油藏渗流模型;
裂缝渗流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分层压裂直井的裂缝参数,建立分层压裂直井的裂缝渗流模型;
网格划分模块,用于对分层压裂直井的裂缝进行网格划分,获得多个裂缝网格;
第一裂缝网格计算模块,用于对每一裂缝网格,根据分层压裂直井的油藏渗流模型,获得该裂缝网格的中心处的压降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84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