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行数据联动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05730.2 | 申请日: | 2019-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1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马春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博雅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郑州锐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1 | 代理人: | 王建平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行 门禁闸机 用户身份验证信息 联动控制 记录 用户身份验证 控制装置 身份验证 通行状况 验证请求 门禁 检测 调控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行数据联动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其中,通行数据联动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的门禁通行验证请求,其中,门禁通行验证请求中包括用户身份验证信息;检测是否能够获取到用户的最近通行记录;当确定获取到用户的最近通行记录时,基于用户身份验证信息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以及判断用户的最近通行记录是否正常,并在确定对用户身份验证通过、且确定用户的最近通行记录正常时,控制门禁闸机开启;或当确定未获取到用户的最近通行记录时,基于用户身份验证信息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并在确定对用户身份验证通过时,控制门禁闸机开启;在门禁闸机开启后,检测门禁闸机处的通行状况;根据通行状况,调控门禁闸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防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行数据联动控制方法和一种通行数据联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以及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重要的出入口会安装门禁系统。目前市面上的门禁系统多支持生物识别和介质识别,然而无论哪种通行验证方式,都会因为权限人和非权限人出现如下情况导致通行数据不准确:
1.权限人在认证成功之后,闸机开启,在有效时间内不通过,闸机关闭,没有生成有效数据。
2.权限人在生物识别或介质验证通过后,自己不通行,而是让其他非授权权限人通行,自己在其他门禁认证继续通行,对此没有生成有效通行数据和判断依据,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3.权限人在生物识别或介质验证通过后,自己不通行,而是让在反方向其他非授权人通行,对此没有生成有效通行数据和闸机判断开启依据,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4. 权限人在短时间内,利用生物识别或介质验证,打开至少两路通道,意图让其他人员通过门禁闸机,对此没有生成有效通行数据和闸机判断开启依据,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综上的情况,均因为出入通行数据不准确,无法准确的记录和判断通行事件,导致问题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提出了一种新的通行数据联动控制方案,可对整个通行过程进行有效管控,保证通行数据的准确性,有效降低权限人主观违规操作的发生概率,提高通行安全性。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通行数据联动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的门禁通行验证请求,其中,所述门禁通行验证请求中包括用户身份验证信息;检测是否能够获取到所述用户的最近通行记录;当确定获取到所述用户的最近通行记录时,基于所述用户身份验证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以及判断所述用户的最近通行记录是否正常,并在确定对所述用户身份验证通过、且确定所述用户的最近通行记录正常时,控制门禁闸机开启;或当确定未获取到所述用户的最近通行记录时,基于所述用户身份验证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并在确定对所述用户身份验证通过时,控制门禁闸机开启;在所述门禁闸机开启后,检测所述门禁闸机处的通行状况;根据所述通行状况,调控所述门禁闸机。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用户有通行需求时,通过获取用户包含有用户身份验证信息的门禁通行验证请求,并检测是否能够获取到用户最近的通信记录,若获取到最近通行记录,则结合用户的身份验证结果以及历史通行情况来确定是否开启门禁闸机,若未获取到最近通行记录,说明该用户可能是首次通过门禁,此时仅需进行身份验证来确定是否开启门禁,并在门禁闸机开启后,根据门禁闸机处的通行状况调控门禁闸机,具体地,只有当用户身份验证通过且最近通行记录正常时或未获取到最近通行记录,当用户身份验证通过时,才开启门禁闸机来放行,若对用户身份验证失败或者最近通行记录异常,如有重复通行记录或者放行他人的记录,则不开启门禁闸机,以使用户意识到违规放行非授权人员对自己本身的影响,从而有效降低权限人主观违规操作的发生概率,提高了通行安全性。其中,最近通行记录是距离本次通行时间最近的上一次通行记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博雅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博雅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57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