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接释放结构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05371.0 | 申请日: | 2019-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10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邱克劲;吴永健;赵轩铖;刘鹏飞;昌仁操;刘小建;张昱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24 | 分类号: | A61F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万慧达律师事务所 11111 | 代理人: | 张一帆;黄玉东 |
地址: | 102299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释放 结构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连接释放结构及系统,所述连接释放结构用于连接释放物,设于装载鞘管上,包括连接固定系统与解锁套系统,所述连接固定系统包括挂钩结构,所述解锁套系统包括解锁套管,所述连接固定结构和所述解锁套管与装载鞘管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固定结构用于与释放物连接,所述解锁套管用于锁合连接固定结构与释放物。本发明提供的连接释放结构与连接固定系统可准确控制瓣膜支架在释放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同轴性,在植入过程中有效调整瓣膜支架的位置或者完全回收瓣膜支架,以确保瓣膜植入后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将人工瓣膜支架植入哺乳动物体内通道的连接释放结构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和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严重,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在老年患者中,心脏瓣膜病包括列第三位,仅次于高血压和冠心病,发病率高达13.3%。最初主动脉瓣膜疾病只能通过药物保守治疗,20世纪后期出现了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surgical aorticvalve replacement,SAVR),通过外科开胸的方式将人工瓣膜植入到体内,因此对患者的身体条件也有一定的要求,对于高龄高外科手术危险的患者,SAVR治疗的风险太大,被列为禁忌症。随着医疗器械技术的发展,2002年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因其无需开胸、创伤小和恢复快等优点开始用于外科手术高危患者的治疗。TAVR的发展将介入技术应用到了瓣膜领域,为外科手术禁忌的高龄高危险患者带来福音,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心血管疾病研究和治疗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的外科手术高危险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变患者,迫切需要这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随后十几年里,全球范围内不断涌现出大量的TAVR瓣膜产品新器械,并经过不断的研发创新和产品迭代更新,目前市场上获批准使用的TAVR瓣膜已经达10余家,并为超过40万患者进行了治疗。
目前市场上有一款可完全回收的机械式锁定瓣膜,其瓣膜支架由镍钛丝编制而成,然后利用独特的锁定/解锁装置进行锁定,其优点是在完成释放前可以观察到瓣膜的工作状态,如果植入情况不理想或者工作状态不好,可进行完全回收入鞘,进行重新植入或者更换瓣膜,但缺点是机械锁定较复杂,并且是轴向锁定,对瓣环和左室流出道的压迫太大,非常容易引起传导阻滞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述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连接释放结构与系统,提高了释放物植入的安全可靠性。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释放结构,用于连接释放物,包括连接固定系统与解锁套系统,所述连接固定系统包括连接固定结构,所述连接固定结构与装载鞘管活动连接,所述解锁套系统包括解锁套管,所述解锁套管与装载鞘管活动连接,当连接释放结构用于与释放物配套使用时,所述连接固定结构用于与释放物连接,所述解锁套管用于固定或解开连接固定结构与释放物。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固定结构可以为挂钩结构、卡夹结构或者套索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固定结构靠近装载鞘管的一侧为近端侧,远离装载鞘管的一侧为远端侧;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卡夹结构具有断开状态与卡接状态;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卡夹结构包括第一夹体以及第二夹体,第一夹体的近端侧与第二夹体的近端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用于夹持连接释放物;优选的,当卡夹结构为卡接状态时,所述第一夹体的远端侧抵接在第二夹体的远端侧上,当卡夹结构为断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夹体的远端侧与第二夹体的远端侧断开;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套索结构具有收缩状态与受胀状态;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固定结构用于释放或捕获释放物。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在收纳状态时,所述连接释放结构用于将释放物部分或全部收纳于装载鞘管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53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