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IL-36β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404044.3 申请日: 2019-05-15
公开(公告)号: CN110075275B 公开(公告)日: 2023-03-24
发明(设计)人: 王雪峰;朱一蓓;蒋敬庭;申春苹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8/20 分类号: A61K38/20;A61P35/00
代理公司: 苏州见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21 代理人: 袁丽花
地址: 215000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il 36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IL‑36β在促进Tc9细胞分化及其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效应中一系列相关应用,开拓了新的促进Tc9分化的有效手段与方法,并验证了IL‑36β促进分化的Tc9细胞在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中的效应功能,为采用此手段应用于肿瘤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IL-36β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Adoptive cell immunotherapy,ACT)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获得以分泌IFN-γ等为特征的肿瘤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T淋巴细胞(CD8+cytotoxic lymphocyte,CD8+CTL,即Tc1细胞),并使之在体内发挥杀伤肿瘤活性,是目前肿瘤过继性T细胞免疫治疗常用的技术方法。然而,由于Tc1细胞强大的杀伤效应所引发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及Tc1终末分化导致其在体内发挥功能的持久性有限等因素,限制了以Tc1分化类型为主要导向的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在临床上进一步有效和广泛应用。因此,设计回输后具有长期存活或增殖能力、对肿瘤具有持续杀伤功能等特性的过继性CD8+T细胞,对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3年,Alexander Visekruna等人证明在细胞因子IL-4和TGF-β联合作用下,小鼠CD8+T细胞可分化为IL-9+CD8+T(Tc9)细胞。Tc9细胞是以分泌白细胞介素-9(Interleukin-9,IL-9)为主要特征的CD8+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9(IL-9)发现于1988年,它最初被鉴定为T细胞生长因子,是常见γ链受体细胞因子家族的成员可调节广泛的免疫应答。IL-9前体含144个氨基酸,包括有18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人的IL-9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5q31-q35区域,小鼠的IL-9基因位13号染色体上,两者的IL-9在蛋白质水平上具有55%的氨基酸同源性。IL-9是一种具有多种效应功能的细胞因子,由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分泌产生。利用Th9细胞分化条件诱导产生的Tc9细胞具有独特的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表达特性。

与Th9细胞类似,体外分化的Tc9细胞低表达IL-4、IL-13等Th2型细胞因子;高表达细胞因子IL-9和IRF4、STAT6、PU.1等特征性转录因子。与Tc1细胞相比,体外诱导产生的Tc9细胞低表达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颗粒酶B(Granzyme-B,GzmB)、穿孔素(Perforin1,Prf1)、T-bet(Tbx21)和脱中胚蛋白(Eomesodermin,Eomes),有较低的细胞毒活性。在小鼠黑色素瘤模型中,Tc9细胞具有更显著的肿瘤过继治疗效果。Tc9细胞分泌的多效性细胞因子IL-9能够激发肿瘤部位炎症反应,促进细胞溶解性Tc1细胞归巢,也可以促进Tc9细胞、肿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存活和功能发挥。其次,Tc9细胞产生的IL-21可以增强NK和CD8+T细胞的细胞毒性并促进其分泌IFN-γ,进而发挥强大的抗肿瘤效应。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2周后,Tc9细胞的IL-9分泌明显减少,IFN-γ和GzmB表达显著增加,其成功转变为Tc1样的效应细胞。与Tc1细胞相比,Tc9细胞较少耗竭,且表达较低水平的免疫负性分子如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gene 3,LAG-3)和自然杀伤细胞受体2B4(CD244)。

近期的研究揭示,以表达IL-9和IL-10、IL-21和IL-22等细胞因子为特征的Tc9细胞对肿瘤的抑制效果显著强于Tc1细胞,其在体内具有持久的抗肿瘤效应、不易发生功能耗竭、存活时间较长等特性。因此,Tc9细胞可作为一种比较理想的CD8+T细胞分化类型,应用于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寻找能有效促进Tc9细胞分化的方法,对肿瘤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40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