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车站咬合围护桩的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03388.2 | 申请日: | 2019-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0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穗岩土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洪敏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车站 咬合 围护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咬合围护桩的施工方法,涉及围护桩的施工方法,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划线;第二步:导墙制作;第三步:钻孔浇筑,导墙的制作方法为先挖设导墙槽,在导墙槽内摆放并固定模板,并在模板两侧绑扎钢筋,然后在钢筋上浇筑混凝土,所述模板包括第一本体、与第一本体相邻的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相对的第三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一本体以及第二本体的连接件,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三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对齐第一本体与第三本体的对齐组件。本发明通过模板的方便安装进而提高施工效率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围护桩的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地铁车站咬合围护桩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铁车站一般都在地下,所以需要进行基坑挖建,现有基坑的施工方法为:将需要挖坑的位置进行划线操作,在基坑周边浇筑围护桩,用来阻止基坑侧壁的塌方或者基坑外侧向基坑内部渗水。
为了提高围护桩的强度,现有一种咬合围护桩,让相邻两个混凝土柱形成参差的咬合状态,提高了围护桩的支撑强度。
现有的咬合围护桩的施工方法为:将模板固定在地面上,然后在模板外侧浇筑导墙,在导墙内部进行钻孔,两个相邻的钻孔相互交叉,在钻孔内交替浇筑混凝土桩,让相邻的两个混凝土桩相互咬合,形成咬合桩,提高了围护桩的强度。
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在浇筑导墙过程中,需要使用模板,现有技术中的模板包括弧形的板体以及用于连接相对的两个板体以及相邻板体的支护架,板体为金属制成,质量较大,由于支护架与板体之间的为螺栓固定连接,拆装或搬运不方便,进而影响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车站咬合围护桩的施工方法,通过采用方便拆装的模板进而提高施工效率的优点。
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地铁车站咬合围护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划线;第二步:导墙制作;第三步:钻孔浇筑,导墙的制作方法为先挖设导墙槽,在导墙槽内摆放并固定模板,并在模板两侧绑扎钢筋,然后在钢筋上浇筑混凝土,所述模板包括第一本体、与第一本体相邻的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相对的第三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一本体以及第二本体的连接件,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三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对齐第一本体与第三本体的对齐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先进行划线能够让施工更加准确,导墙的制作能够方便钻孔浇筑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机械设备在导墙上运作能减少钻孔过程中钻孔侧壁被机械设备碾压塌方的风险,通过模板制作导墙能够更精确的对钻孔的位置进行圈定,让导墙按照预定的形状进行浇筑。模板通过连接件将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进行可拆卸连接,方便模板的运输、安装以及拆卸,进而减少运输以及安装的时间,从而能够提高施工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本体靠近第二本体一侧的第一连接环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二本体靠近第一本体一侧的第二连接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环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环插接有连接杆,连接件还包括用于将第一连接环与第二连接环固定在连接杆上的插接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杆插入连接环内能够将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进行连接,通过插接板将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固定操作方便,插接的方式能够让连接更加方便,在拆卸模板时,只需要将插接板拔出后将连接杆从第一连接环以及第二连接环内拔出,即可将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分离,操作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板中部固定连接在连接杆上,所述插接板两侧分别插接在第一本体以及第二本体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固定相邻两个模板本体的位置关系,通过插接板能够固定两个模板本体的相对角度,只需要插拔动作即可完成操作两个模板的固定,操作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穗岩土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穗岩土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33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