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非对称密钥池和代理签名的应用系统近距离节能通信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02481.1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3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富尧;钟一民;余秋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如般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9/32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解明铠;刘静静 |
地址: | 31203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对称 密钥 代理 签名 应用 系统 近距离 节能 通信 方法 | ||
1.基于非对称密钥池和代理签名的应用系统近距离节能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加密参数Nm;
所述第一终端生成第二加密参数Nc,将第一加密参数Nm和第二加密参数Nc发送给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生成第三加密参数Ns和会话密钥Kmc;利用第一加密参数Nm和第三加密参数Ns生成第一密钥Km,利用第二加密参数和第三加密参数Ns生成Nc第二密钥Kc;利用第一加密参数Nm,第三加密参数Ns,会话密钥Kmc以及第一密钥Km生成第一签名SIGNsc;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三加密参数Ns,利用第二密钥Kc加密的第一签名SIGNsc,会话密钥Kmc;
所述第一终端解密并验证第一签名SIGNsc后利用会话密钥Kmc对第一加密参数Nm,第二加密参数Nc以及第一终端参数CID生成第一认证码MACcm;将第三加密参数Ns和MACcm发送给第二终端;
所述第二终端利用第一加密参数Nm和第三加密参数Ns查表得到第一密钥Km;解密并验证所述第一加密参数Nm后利用会话密钥Kmc验证第一认证码MACcm;生成并利用第六加密参数Nm1和第五加密参数Nm2生成第四加密参数σm,利用会话密钥Kmc对第一加密参数Nm,第二加密参数Nc以及第四加密参数σm制作第二认证码MACmc,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利用会话密钥Kmc加密的第四加密参数σm和第二认证码MACmc;
所述第一终端验证第二认证码MACmc后利用第一加密参数Nm,第三加密参数Ns以及第四加密参数σm生成第二签名SIGNm,利用第二加密参数Nc,第三加密参数Ns以及自身私钥SKCNc形成第三签名SIGNc;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利用第二密钥Kc加密的第二签名SIGNm和第三签名SIGNc;
所述服务器利用第一终端公钥和第二终端公钥对所述第三签名SIGNc验证后验证代理签名,即第二签名SIGNm,的有效性,并在日志中记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验证所述第三签名SIGNc和代理签名有效性后生成事件参数Mntf,并利用所述第三加密参数Ns和事件参数Mntf生成第四签名SIGNntf,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利用Kc加密的事件参数Mntf和第四签名SIGNntf;
所述第一终端验证所述第四签名SIGNntf后按照所述事件参数Mntf执行相应操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配置有服务器密钥卡,所述服务器密钥卡内存储有第一终端公钥池,第二终端公钥池,服务站公钥池以及服务站私钥池;所述第二终端配置有第二终端密钥卡,所述第二终端密钥卡内存储有对称密钥池,第二终端公钥池以及第二终端私钥池;所述第一终端内存储有第一终端密钥卡,所述第一终端密钥卡中存储有第一终端私钥池,第二终端公钥池,服务站公钥池。
4.基于非对称密钥池和代理签名的应用系统近距离节能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服务器以及通信网络;所述服务器配置有服务器密钥卡,所述服务器密钥卡内存储有第一终端公钥池,第二终端公钥池,服务站公钥池以及服务站私钥池;所述第二终端配置有第二终端密钥卡,所述第二终端密钥卡内存储有对称密钥池,第二终端公钥池以及第二终端私钥池;所述第一终端内存储有第一终端密钥卡,所述第一终端密钥卡中存储有第一终端私钥池,第二终端公钥池,服务站公钥池;
所述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服务器以及通信网络通过所述通信网络实现权利要求1中所述通信方法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如般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如般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248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时空特征融合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广域多因子身份认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