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主寻光充电智能家用机器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01848.8 | 申请日: | 2019-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5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双;李孝杰;韩知轩;杨宏博;李济腾;杨志鹏;于博文;司利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B25J5/00;B25J19/02;B25J9/16;H02J7/35 |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李运萍 |
| 地址: | 110136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机器人 家用机器人 环形底座 环形机壳 太阳能板 顶组件 环形机 光强传感器 太阳能充电 光强信息 光照区域 目标区域 室内灯光 太阳光照 旋转对称 占用空间 智能 控制器 准确率 舵机 滑槽 排布 转动 能耗 车轮 伸出 驱动 移动 分析 | ||
一种自主寻光充电智能家用机器人,包括环形底座组件、环形机壳组件、环形机顶组件和控制器;本发明采用的环形底座组件采用旋转对称排布的方式安装车轮,可以使机器人在寻光过程中,更加精准的移动至目标区域,同时能耗更低;本发明的环形机壳组件采用12个光强传感器,对周围环境的光强信息进行360度的收集和分析,识别效率以及准确率更高,便于本发明排除室内灯光的干扰,找到太阳光照区域进行太阳能充电;本发明采用的环形机顶组件,当机器人抵达光照区域后,通过舵机的转动,第一连杆展开,驱动第一太阳能板和第二太阳能板从滑槽中伸出,进行充电,充电完毕后收回,有效的节省了机器人的占用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主寻光充电智能家用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用智能机器人的普及,一些家用智能机器人的问题也逐渐显现,能耗大违背了可持续绿色发展的原则、充电繁琐需要人为充电等问题逐渐显现,针对这些问题,目前没有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主寻光充电智能家用机器人,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主寻光充电智能家用机器人,包括环形底座组件、环形机壳组件、环形机顶组件和控制器;
所述环形底座组件包括呈圆形的底板,所述底板顶部装配有四个电机支座,四个电机支座在底座上呈旋转对称排布,四个电机支座分别固定装配有驱动电机,四个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分别装配有车轮,四个车轮均沿底板的径向方向设置,四个车轮锁对应的底板处均开设有车轮孔,四个车轮分别通过车轮孔延伸至底板下方;
所述环形机壳组件包括呈环形的机壳,所述机壳内壁底部圆周阵列设置有十二个光强传感器,十二个光强传感器对应的机壳侧壁处均开设有感光孔;
所述环形机顶组件包括机顶壳、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沿机顶壳直径方向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装配有两块第一太阳能板,机顶壳底部装配有舵机,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连杆的中部固定,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的一端转动装配,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块第一太阳能板转动装配,机顶壳顶部装配有第二太阳能板;
所述控制器安装在环形机壳组件内,包括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分别与驱动电机、光强传感器和舵机电连接,光强传感器将收集到的光强数据传输给控制芯片,控制芯片用于控制驱动电机和舵机转动。
所述环形机壳组件还包括四个激光测距传感器,四个激光测距传感器均布于机壳内壁上,四个激光测距传感器对应的机壳侧壁处均开设有激光孔,四个激光测距传感器分别与控制芯片电连接。
所述环形机壳组件还包括可充电锂电池,机壳侧壁设置有两孔插孔和USB充电孔,可充电锂电池分别与控制芯片、第一太阳能板、第二太阳能板、两孔插孔和USB充电孔电连接。
所述环形机壳组件还包括无线数传模块或蓝牙模块,所述无线数传模块或蓝牙模块与控制芯片电连接。
所述环形机壳组件还包括广角摄像头和传感器,所述广角摄像头设置于机壳内壁上,机壳侧壁对应处开设有摄像孔,广角摄像头和传感器分别与控制芯片电连接。
所述传感器具体包括空气温度传感器,空气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PM2.5传感器。
所述驱动电机为RF-370系列电机,所述光强传感器为TELESKY光强传感器,所述控制芯片的型号为树莓派3代B+型,所述舵机的型号为MG 996 360°。
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的型号为TF-mini ip65,所述传感器的型号为VOC485空气传感器模组。
所述无线数传模块为XRbot Link 4.0,所述蓝牙模块的型号为hc-06,所述广角摄像头的型号为RER-USB8MP02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未经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18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器人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装置
- 下一篇:机器人小臂结构及机器人





